读经反思 - '24年6月29日
哀 2: 2, 10-14, 18-19; 玛 8: 5-17
圣言反思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十二周之星期六
读经一、哀 2: 2, 10-14, 18-19
《哀歌》包含五首关于耶路撒冷被焚毁的哀悼诗歌。本文论及上主对耶路撒冷发怒。作者描述君王、司祭、先知、长老和人民的悲惨命运。他提醒他们那些假先知如何说谎,并敦促他们在天主面前为耶路撒冷的下场哀悼。
经文反映耶路撒冷人民遭受攻击时的悲痛和苦难。城市中的建筑物都被拆毁,而君王和家人遭受屈辱并被流放。城里的人,头上撒上灰土,腰间束着麻衣,默然不语地坐在地上,痛苦不堪。妇女都俯首至地,她们的幼童乳儿饥饿至死。
先知严厉地批判当时那些虚假欺诈的众先知。他们没有意识到人民受苦的真正原因——“他们从未揭露你的罪恶,以挽回你的命运。”但文中也出现了鼓励的话语。人们该为他们目前的苦难和其原由而哭泣。而补救办法是向天主祈求。 “像倾水似的,向上主倾诉你心。”父母错误的行为使孩子们成了受害者。因此他们该举起双手恳求,特别为孩子们祈祷。
战争和冲突频频发生在世界各地,造成很多的难民和饥饿的儿童。导因还是一样,即是领袖和人民的罪孽,包括贪婪、腐败和不公义的罪孽。我们耳边鸣起了召唤我们悔改的劝言。
实践:
你是否有勇气警告犯错的人?
金句:
“你的众先知有关你的神视,尽是虚幻欺诈;他们从未揭露你的罪恶”(哀2: 14)
福音、玛 8: 5-17
一个罗马百夫长来见耶稣,恳求祂治愈他的瘫痪仆人。 百夫长知道自已在军事和社会上的地位,也算是上流社会的人。 但他他也承认耶稣是一个有特殊崇高地位的人。 他有明显的自我认识,但也意识到並接受耶稣的身份。
百夫长富有怜悯之心,他的美德超越阶级和种族的区分。 他来找耶稣不是为自己的儿子求治愈,而是为了一个仆人。 他求助的不是一个罗马人,而是一位犹太的拉比。 他超越宗派主义,没有歧视不同背景的人。
在耶稣的年代,许多犹太人有一种偏袒的心态。 为他们,只有犹太的同胞被视为“近人”,外邦人却是“外人”,他们没有义务帮助这些外邦人。 犹太人不会到外邦人的家里去做客,唯恐被玷污。 如果耶稣到百夫长的家拜访,他也会被视为是不洁的。
这位百夫长是统治阶级的人物,对犹太人的文化观点,他不需要苟同。但这位明智的长官,清楚知道犹太人有关不洁的法律,不想让耶稣陷入困境,虽然耶稣自己不会死板的被法律所束缚。
百夫长恭敬地说:“主!我不堪当你到舍下来,你只要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会痊愈。”耶稣答应了他的请求,“就照你所信的,给你成就罢。” 接着,耶稣明确地指出,许多犹太人不配参与天国的筵席,席位反而都由外邦人取代。这让许多犹太人大出所料,而有些人感到反感。耶稣的话却清楚阐明,进入天国的通行证不在于国籍,而在于信德。
本文最后一个段落讲述了耶稣医治伯多禄的母亲,也描述耶稣对大众的服务,驱逐邪灵和治愈病人。 如果我们把全文结合在一起, 就能看到耶稣为全人类服务的整体画面,不论国籍和亲疏与否,祂为所有的人服务。
实践:
你从百夫长那里学到什么?
金句:
主!我不堪当你到舍下来,你只要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会好的。(玛 8: 8)
每日勤于翻读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