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2:12-18;格后5:20 - 6:2;玛6:1-6;16-18)
萧永伦神父撰写
圣灰礼仪
圣灰礼仪拉开四旬期的序幕,读经的内容提醒我们要不断悔改。因着不同的原因,我们的生活可能脱离了天主。悔改就是要回归天主。圣保禄形容为“与天主修好”。
有三种情况使我们脱离了天主而生活:骄傲、匮乏和伤害。我们是否因骄傲而认为自己可以没有天主?那么就该谦卑自己,承认自己的不足、脆弱和局限,相信天主的力量和威能。
我们是否因为缺乏亲人朋友爱的滋润,而忘却了天主的怜悯和慈爱?那么就该向天主敞开心房并接受祂的仁爰。原谅那些忽略或伤害自己的人,或那些对我们不友善、不公正或没有帮助自己的人。让我们奉献匮乏,並放下怨恨和不满吧!
我们是否太过专注于自己的需求,以及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与人争斗且冒犯他人,彼此伤害。那么让我们为自己和他人所造成的创伤,寻求宽恕和治愈。
岳厄尔先知用以下的方式呼吁人们悔改:“你们应全心归向我,禁食,哭泣,悲哀!应撕裂的,是你们的心,而不是你们的衣服;你们应归向上主你们的天主,因为他宽仁慈悲。”
教会传统主张促进悔改的手段有三样: 即是斋戒、祈祷和施舍。
在四旬期,斋戒是一种常有的善工。但是斋戒的态度有可能是正确的或错误的。若我们在禁食和选择放弃自己的一些舒适的同时,却剥夺了帮佣的隐私、应有的休息时间和她们的社交权利,那就不是真正的斋戒了。若我们在星期五不吃肉,却又不顾及那些饥渴的人,那也是天主所不能接受的。我们的斋戒只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取得了一些成就,却没有使我们更加接近天主。
教会鼓励我们在四旬期内多祈祷,实际上我们本来就应该这么做。而祈祷的态度有可能是正确的或错误的。进行很多祈祷,并要求你的朋友拼命地为你祈祷,这可能只是顾及自己的需要。正确的祈祷态度是多关怀和顾及别人,表达出与他们的团结与共融。
在四旬期,教会建议我们多施舍。同样地,施舍的态度也可能是正确的或错误的。有些人为了摆脱乞讨者的纠缠而随便施舍一点小钱,心里抱怨他是一个讨厌的家伙。有些人则是为了安抚自己的良心,因为平常不择手段地赚钱,希望用少许施舍让自己觉得好过一点。有些人的给予纯粹出于感恩,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所拥有的,全是天主的恩赐,而与他人分享是理所当然的。
斋戒和施舍其实可以联系在一起。若我们把想要享用美食和金钱的一半施予穷人,我们将能洁净自己的心灵。我们所做的奉献是一颗谦卑的心,信赖天主的怜悯,通过耶稣,与天主及他人修好。
我们不要以为能够用自己的成就来打动天主。是耶稣主动来到我们的创痛和破碎当中,接触我们,邀请我们跟随祂。愿我们都能在这个四旬期间,通过跟随耶稣,与天主和好。
实践:
祈祷,斋戒和施舍的灵修方法如何帮助你更好地爱天主和近人?
金句
“至于你,当你禁食时,要用油抹你的头,洗你的脸,不要叫人看出你禁食来,但叫你那在暗中之父看见。” (玛6:17-18)
更多反思

弟前 6 : 2 - 12 |
读经一反思要点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廿四周 星期五
保禄再次提起这封信开端有关虚假老师的警告。他们不顺从耶稣基督的健全道理,一无所知又妄自尊大。他们患有辩论和舌战之癖,由此而生出嫉妒、争吵、谩骂、恶意的猜疑。保禄希望弟茂德圣洁且虔诚,充满信德和仁爱,耐心和温和,并继续打信仰的好战。
保禄告诫虔敬不应该是获利之源。他意识到,渴望发财的人很容易陷入各种愚蠢和危险的野心当中,而带来败坏和灭亡。他严厉的警诫:“贪爱钱财乃万恶的根源。”
那些虚假老师所做的是将虔敬与财富联系起来。他们宣称“只要你圣洁或虔诚,你就可以致富。”许多人会相信他们,因为他们认为财富是天主赐予信徒的祝福。 当然这些教导也有一些真实性,一个良善诚实的人若勤奋和精明地工作,他必可取得成功和富裕。然而,这样的教导也可能被歪曲。保禄教导他们,知足是大收获的真正标记。
在保禄给斐理伯的书信中,他说:“我说这话,并不是由于贫乏,因为我已学会了,在所处的环境中常常知足。我也知道受穷,也知道享受;在各样事上和各种境遇中,或饱饫、或饥饿、或富裕、或贫乏,我都得了祕诀。我赖加强我力量的那位,能应付一切。” ( 斐 4:11-13)
保禄不是在反对财富,但他认为财富是危险的诱惑,就像耶稣所提醒的一样:“那些有钱财的人,进入天主的国是多么难啊!骆驼穿过针孔,比富有的人进入天主的国还容易。” (路 18:24-25)
保禄告诉弟茂德:“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界上,同样也不能带走什么。只要我们有吃有穿,就当知足。至于那些想望致富的人,却陷于诱惑,堕入罗网和许多背理有害的欲望中,这欲望叫人沉溺于败坏和灭亡中。”
实践:
“财富是天主赐予相信他的人的祝福”,你是否曾被这错误的道理所诱惑?
金句:
贪爱钱财乃万恶的根源;有些人曾因贪求钱财而离弃了信德。 (弟前6:10)
更多反思
每 日 勤 于 翻 读 圣 经

(路9:22-25)
萧永伦神父撰写
圣灰礼后星期四
耶稣预言自己将被家乡的宗教领袖所拒绝,以及祂最终的死亡与复活。接着祂挑战门徒去背他们的十字架。这包括弃绝自己,承诺为耶稣的原故而丧失自己的生命。
耶稣要求门徒思考他们的选择 - 获得性命或丧失性命。耶稣选择活出自己的身份,这个选择使祂遭遇了苦难和死亡,不过第三天复活了。这种自我牺牲的态度似乎违背了我们人类的本能。谦卑和自我弃绝与我们世俗的自我提拔是背道而驰的。
我们该做出什么选择去实现丰盛的生命而不是逐渐地步入死亡?为了挽救生命,耶稣建议我们弃绝和牺牲自己,以及奉献自己去服务别人。相反地,当我们以自我为中心、追逐私利、并追求物质生活时,我们就会丧失性命。
感谢天主,因为祂的慈悲而使我们不必承担自己错误选择的全部后果。只要我们还在人生的旅途中,祂经常都给我们另一次的机会。四旬期是我们审查自己人生抉择的时刻。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做错选择,导致走上死亡之路时,我们还可以悔改並回归天主。
得与失是人生的经历。四旬期是生命的呼唤。这是一个恩赐,它不是靠我们的努力而获得或赢得的,却是通过遵循耶稣的道路,和相信祂的救恩。
实践:
你曾为生命或死亡,做了那些基本的选择?你需要更改吗?
金句
“因为谁若愿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丧失性命;但谁若为我的原故丧失自己的性命,这人必能救得性命。”(路9:24)
更多反思

弟前 6:13 - 16 |
读经一反思要点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廿四周 星期六
保禄在万有生活之源的天主面前嘱咐弟茂德,在主来临之前,不可犯下任何的过错。他的信息强调天主是世界的创造者,并赐予生命。保禄阐明为何基督在比拉多面前是一位真理的见证人。当基督受到讥讽和痛苦时,他并没有放弃。即使在严峻的考验中,他依然为天主作见证。
保禄赞扬耶稣是“有福的”,祂知足、满意、深感平安、完满和喜乐。神圣的天主是祂所造之物的真福和喜乐的唯一来源。我们可能会在人际关系或事物中找到短暂的幸福,或在艺术、美貌、大自然或性爱中找到短暂的快乐。但真正且持久的满足则只能在神圣的天主身上找到。
保禄说耶稣是“惟一全能者,万王之王,万主之主”。耶稣的统治权是祂固有的,而不是外来所授予的。祂是绝对且至高无上的,无所不能地统治着一切。 “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的称号对弟茂德及他的团体来说非常重要,因为罗马人被强迫去崇拜他们的君王。
保禄说天主是“独享不死不灭”。这个宣言再次反对崇拜君王。虽然罗马人希望君王不死不灭,但是保禄强调只有天主才是不朽的。保禄还说,天主住在“不可接近的光中”,意指这是祂与生俱来的荣耀和圣洁,“没有人看见过,也不能看见的天主”。最后他赞美天主说:“愿尊崇和永远的威权归于祂!阿们。”
保禄以天主的伟大来激发和鼓励弟茂德。若我们越认识天主,也能越忠诚于祂。
实践:
你曾如何在生活中,体验到天主的伟大?你的经历如何使你激励他人的信德?
金句:
“惟一全能者,万王之王,万主之主,是那独享不死不灭的天主”(弟前 6:15)
更多反思
每 日 勤 于 翻 读 圣 经

(玛9:14-15)
萧永伦神父撰写
圣灰礼后星期五
法利塞人询问耶稣有关祂的门徒不禁食的事。耶稣的回答挑战他们和我们去思考禁食的真正意义。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目的不应该只为了遵守教会所提倡的四旬期斋戒而禁食。我们不应该为禁食而禁食。
不享用美食、不吃肉类,定下某些天禁食,这样的自我匮乏是常见的斋戒方式。但是我们的思想却经常抗拒这样的自我匮乏和克苦。我们的心似乎在告诉我们,禁食的真正意义不是为了让自己缺乏,或有一种灵修的成就感。
依撒意亚第58章提到他的子民守斋并希望天主赐予他们恩惠,但天主好像毫不在意。他们抗议说:“为什么我们守斋而你看不见,我们克苦而你不理会呢?”这种情况也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守斋,而希望赢取天主的关注,并祈求一些恩惠,减轻一些困扰,而天主却似乎没有听到和看到我们!
依撒意亚对人们的守斋观念提出质疑,并问他们:“这样你就称为斋戒,称为上主悦纳的日子吗?”他告诉人们,天主所喜悦的斋戒,是包括释放被压迫的人,与饥饿的人共享面饼,庇护无家可归的人。
在这四旬期间,让我们仔细想想自己该如何守斋。以食物为斋戒可能有所帮助,但应该把它当成一种方法,而不是最终的目的。食物的斋戒能准备和提醒我们放下自己在尘世的追逐,并转变我们的心。斋戒提醒我们的不足之处,需要依靠和信赖天主。斋戒也让我们想起别人的不足,而我们需要伸出援手去关爱他们。斋戒如果没有帮助我们更加爱主爰人,就可能只是外表的形式!
实践:
在四旬期,你是否有具体的怜悯和正义的行动计划?斋戒如何支援这些行动计划?
金句
“当新郎从他们中被劫去时,那时他们就要禁食了”(路9:15)
更多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