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 1:16-25 |
读经一反思要点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廿八周 星期二
保禄说,尽管罗马是人文荟萃、学术发达、权利中心的地方,但他并不以向他们传福音为耻。对于一切有信仰的人,福音具有天主强有力的德能,使人获得救恩。 “一切”一词强调福音的普世性。然而,按照时间顺序而言,福音首先传给犹太人,而后传给希腊人。信德是天主赐给人成义的根基。但是有些人并不明白成义究竟是因着对天主的信德,还是因着遵守梅瑟的律法而获得。
保禄说,所有的人都能够凭着自己的理智,与大自然宇宙的美丽与秩序,去认识天主、祂的存在、及祂那为神的本性。然而,异教徒却未能给予天主应得的崇敬,所以保禄说天主的忿怒已经显露。保禄形容天主如同人一般发怒,目的是要表达出天主是正义的:犯罪作恶者,天主的忿怒泄露在他们身上。
保禄觉得若将只应归于不朽的天主的荣耀去归于可朽坏的世人、飞禽、走兽和爬虫,是极为愚蠢的。那些人越看重自己的哲学,却越加愚笨。就如异教徒在变态和无知中,将目光投注在受造之物上,并崇拜偶像。
天主任凭他们随从心中的情欲,陷于不洁,以致玷污自己的身体。然而,天主的审判并非就此断定,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对耶稣基督的信德与悔改,而获得基督救赎的恩典。
实践:
你曾否通过欣赏天主美妙的创造而感受到天主的临在?
金句:
“自从天主创世以来,他那看不见的美善,即他永远的大能和他为神的本性,都可凭他所造的万物,辨认洞察出来。” (罗1:20)
更多反思
每 日 勤 于 翻 读 圣 经

(编下36:14-16,19-23;弗2:4-10;若3:14-21)
萧永伦神父撰写
乙年 四旬期第四主日
读经一说古代以色列人不仅犯了错,而且还“罪上加罪”。先知虽然警戒他们,他们却坚持那些错误的选择。为此必要有激烈惨痛的经验才能让他们酲悟。
他们被征服及遭受俘虏的经验使他们备感受挫和耻辱,才清醒过来,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最后天主通过波斯王居鲁士给他们降下慈悯。居鲁士王允许流亡者返回他们的家园,重建他们的殿宇。
而今天的福音有两个部分:(1)天主爱世界,派遣了祂的独生子来,叫信祂的人获得永生;(2)世人已显示他们喜欢黑暗甚于光明,因为他们的行为是邪恶的。天主召唤世人返回光明。
我们并列这两篇读经一起阅读,就会明白为什么今天被称为“欢乐主日”。欢乐的原由在于:
(1) 我们总是被赋予第二次机会,让天主在我们内行动,迎接光明!
(2) 天主愿意赋予我们永生。我们只要相称的回应,即相信祂所派遣的子耶稣基督。
尼苛德摩为获得智慧夜间暗访耶稣, 他是否对耶稣的开解做出正面回应?有,他最后相信了。何以见得?第一,当宗教领袖们判断耶稣时,他出头替耶稣辩护。第二,在安葬耶稣时,他献上了没药及沉香调和的香料。
作为一个法利赛人,尼苛德摩却信从了耶稣。他肯定认识並经验到耶稣无条件的爱。当光明进入他的心中时,自以为是和无知的黑暗即被驱逐。
天主也无条件地爱我们,但我们需要回应祂的恩典。我们若执意作恶,留在黑暗中,必走入死亡。天主召唤回归祂的光明,活出对祂和近人的爱。
实践:
你的生命中有哪些部分仍留在黑暗中,是你害怕在天主的光下揭露的?
金句:
若3:16 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丧亡,反而获得永生。
更多反思
节期反思页面

罗 2: 1-11 |
读经一反思要点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廿八周 星期三
保禄的训导主要是提醒犹太人,他们虽在天主内享有特别恩宠,但如果他们一再犯罪而离弃天主,依然会面临无异于外邦人的审判。对于那些认为自己可以永远免于天主惩罚的犹太人来说,这的确是一个令他们震惊的信息。
保禄大胆的直说他们是在利用天主的怜悯。他责问他们是否意识到这是在滥用天主丰厚的慈爱、宽容与忍耐。他说天主的怜悯和仁爱并不是要让他们以为犯了罪可以免受惩罚,而是要让他们疾首痛心而不再犯罪。
保禄指出,他们的生活态度,反映出他们到底冥顽不灵,还是对天主心诚顺服。天主是会按他的行为给予赏罚。保禄教导说,信德和行为是密不可分的,信德若没有爱德的行为,不能使人成义,是死的信德。
保禄解释说,犹太人和外邦人都期望通过善行来表达信德。当他们实践这教义时,尊荣与平安就会临到他们,否则,他们会体验痛苦和磨难。
实践:
你如何回应天主对你的慈爱、宽容和忍耐?
金句:
难道你不知道:天主的慈爱是愿引你悔改,而你竟轻视他丰厚的慈爱、宽容与忍耐吗?(罗 2:4)
更多反思
每 日 勤 于 翻 读 圣 经

(若4:43-54)
萧永伦神父撰写
四旬期第四周 星期一
耶稣医治了王臣垂死的儿子。当这个人在加纳遇到耶稣的时候,他的儿子正在很远的葛法翁。耶稣对他说:“去罢!你的儿子活了。”他相信耶稣所说的话,因此就回家了。他正下去的时候,仆人们迎上他来,告诉他,他的儿子在耶稣对他作出承诺的那一刻被医好了。
耶稣在第48节中所说的话:“除非你们看到神迹和奇事,你们总是不信。”,并不是在针对该王臣。相反地,耶稣将这个人的信德与他城镇的人民的信德做对比。这人并没有向耶稣要求任何的征兆。耶稣对他允许的话,为他已经足够了。
虽然其他的家庭成员并没有像生病的孩子的父亲那样直接与耶稣相遇,但是当他们知道他的孩子被治愈后,就相信了。有时,不是我们自己与天主的经历影响我们与祂的关系,而是通过他人的见证而认识祂,进一步能够爱祂,甚至因此相信祂。
当我们向天主敞开自己的心房时,我们会意识到祂就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出现在其他人的境遇中。如果我们有相信祂的信德,天主就正等待着我们。
实践:
你能看到天主在你周围的人身上运作吗?
金句:
“父亲就知道正是耶稣向他说:「你的儿子活了」的那个时辰;他和他的全家便都信了。”(若4:53)
更多反思
节期反思页面

罗 3: 21-30 |
读经一反思要点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廿八周 星期四
保禄指出所有的人,犹太人和外邦人,都因犯罪而失去了天主的光荣。他们都应该受到天主的惩罚。然而,天主以令人惊叹的慈悲来对待众人,就好像他们是无辜的一样,从而使所有的人都成为义人。天主对待罪人,犹如他们从来没有犯过罪一样。
保禄教导他们,通往天主的路是藉信德和接受天主的恩典,因此不应该夸耀自己的成就。保禄告诉犹太人不要执着于律法的理解和遵守,并以此作为成义的保证。他说天主使一切信仰耶稣的人成义。天主不看待他们是罪人,而是祂所爱的儿女。在此之前,犹太人一直试图通过遵守诫命来表示他们的忠诚。现在,他们应该更新自己的态度。
他们小心翼翼地不触犯法律,是因为他们害怕受到惩罚。现在他们应该体验天主的爱,并以爱天主来回应祂的爱。遵守诫命可能是表达爱天主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他们必须了解,与其说犯罪是违反律法,不如说犯罪伤透了天主的心。他们应该遵守信德的律法。
实践:
你的信德是靠自己的努力,还是靠天主的恩典?
金句:
“因为我们认为人的成义,是藉信德,而不在于遵行法律。” (罗 3:28)
更多反思
每 日 勤 于 翻 读 圣 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