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8:21-30)
萧永伦神父撰写
四旬期第五周 星期二
当若望在福音书中提到耶稣被“举起”(lifted up)时,他是以旧约神学中的用语,来帮助他的读者们明白耶稣的死亡与复活。“高举、举起”这一词在若望福音中出现了三次。指出耶稣在十字架上死亡时被高举,和在复活时被举起。若望以“举起”,来突显耶稣的死亡与复活是紧密相连的。
“举起”第一次出现在若望福音第三章14节 – “正如梅瑟曾在旷野里高举了蛇,人子也应照样被举起来,使凡信的人,在他内得永生。” 这话追忆梅瑟在旷野中将一条铜蛇悬在木竿上高举起来,让那被蛇咬了的人,一瞻仰铜蛇,就保存了生命。同样的,基督的圣死与复活,是天主父透过耶稣自愿的牺牲以救赎世人,是显示天主父的爱的标记。
“举起”的第二次出现,是在今天的福音章节中 –“当你们高举了人子以后,你们便知道我就是那一位。我由我自己不作什麽;我所讲论的,都是依照父所教训我的。” 这里以耶稣在复活时被举起,来显示耶稣的神性身份。
“举起”第三次出现在若望福音第十二章32-34节 - “耶稣回答说:“当我从地上被举起来时,便要吸引众人来归向我。祂说这话,是要表明祂要以怎样的死而死。” 耶稣说要吸引众人来归向祂,预示众人在祂复活后归向祂的效应。
若望福音的章节,帮助我们以人性和神性的角度,去默想耶稣的苦难与复活。当我们这样做时,祈愿我们归向祂,体验祂的救赎恩宠。
实践:
耶稣被“高举”如何影响了你的生命?
金句:
“当你们高举了人子以后,你们便知道我就是那一位。”(若8:28)
更多反思
节期反思页面

罗8: 1-11 |
读经一反思要点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廿九周 星期六
保禄说明人脱离罪恶与死亡,并获得自由后,将在基督内得胜地生活。他将之与人的非灵性本性作对比。他指的是人性的软弱和面对罪恶的脆弱性。这是人性依附于世俗的事物。接着,他宣布天主派遣自己的儿子,带着罪恶肉身的形状来到这世界。藉着耶稣,天主让圣神住在人内,并让他充满天主的力量。
保禄接着更详细地描述两种生活。第一种生活是被罪恶的人性所支配;所专注的中心是自我;唯一的定律是自己的欲望;从而我行我素。具体来说,这些都从人的贪婪、欲望、骄傲或愤怒中表现出来。其特点是沈浸于世俗的事物。
另一种生活是由圣神主宰。在基督内过着这种灵性生活的人,会让圣神掌权。他们将基督的态度,心态和愿望看成是他们自己的。在基督内的生活并不能免除他们肉体的死亡。然而,既然基督已死而复活,那些与基督同在的人,也会在祂内复活。
实践:
你如何在圣神内生活?
金句:
“凡随从肉性的人,决不能得天主的欢心”。(罗 8:9)
更多反思
每 日 勤 于 翻 读 圣 经

(若8:31-42)
萧永伦神父撰写
四旬期第五周 星期三
耶稣对那些相信祂的犹太人说:“你们如果固守我的话,就确实是我的门徒,也会认识真理,而真理必会使你们获得自由。” 人们经常提到自由,尤其是在西方社会里更是普遍的课题。争取自由的经历包括与各种不公平和压迫的环境与制度抗争。过去有为摆脱种族歧视或为争取男女平等而进行的抗争。今天争取自由抗争依旧连续不断地发生在生活的各个不同领域中。
犹太人民的信仰是扎根于天主把他们从埃及的奴役中解放出来的经历。出谷纪叙述了他们获得了自由的这件重要事跡。之后就是在西乃山颁布律法,他们被邀请与他们的造物主和释放者缔结盟约。他们从奴役中被释放出来,于是承诺以自由的生命和意愿遵守盟约的律法生活。为我们,自由的消极意义就是脱离罪恶的奴役,而积极的意义就是欣然过福音的生活。
那么“摆脱束缚”和“争取自由”与真理有什么关系?耶稣说:“真理将使我们自由。” 真理是按照祂的福音生活的。永生的圣言成了血肉,不是要来控制我们,而是要释放我们,使我们得以成为真正自由的人。 这自由源自承认和接受天主对我们的慈爱与怜悯,以及通过我们爱天主和爱人来回应祂的美善。耶稣在最后晩餐的教导很明确。祂弯下腰为门徒洗脚后说了这句话:“你们该彼此相爱,就如我爱了你们一样。”谦卑服务就是自由的真理。
实践:
你是否曾体验耶稣的真理而获得了自由?
金句:
“你会认识真理,而真理必会使你们获得的自由。”(若 8:32 )
更多反思
节期反思页面

耶31:7-9;希5:1-6;谷 10:46-52 |
反思要点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30主日(乙年)
————————————————
巴尔提买大声喊道:“达味之子,可怜我罢!”人们叫他安静,责备他扰乱了环境的安宁。但耶稣听到了他的呼喊,主动促成与巴尔提买之间的相遇,“叫他过来。”
“放心,起来”,人们给他鼓励说。那些原先责骂巴尔提买并要他保持安静的人,现在却转而同情他。这差异相当戏剧性,归因于耶稣所采取的主动。
“你愿意我给你做什么?”我们料想瞎子的答案是“叫我看见”。但巴尔提买并不一定有这个请求。因为痊愈后,他再也不能坐在路边乞讨。人们不会觉得他可怜,也就不会轻易给他施舍。人们会要求他自力更生,自己努力工作谋生。他必须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贝蒂是个寡妇,只有一个女儿爱琳。爱琳从小就和她母亲很亲近。她最近自大学毕业出来开始工作,并与一个年轻人约会。几个月后,贝蒂不时抱怨生病——头痛、胃痛、肩痛,并希望爱琳陪她去诊所。但医生们无法诊断出任何需要医治的问题。她真正的问题是,她放不下自己的女儿。耶稣问:“你愿意我给你做什么?”她想让自己的病痊愈吗?如果是的话,她必须放下爱琳,让爱琳过她的生活,而她自己则需要学着重新适应单身的生活。
国伟与人交往有困难。他通常喜欢呆在家里,长时间沉迷于电脑游戏,观看各种各样的视频。他知道这会影响他的睡眠和耗损他工作的精力。也知道这会使他疏远自己的朋友。耶稣问:“你愿意我给你做什么?”他想被治愈吗?如果是的话,他必须学习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你可能有不同的需求:像巴尔提买那样得到身体上的治愈和康复;或是在个人或人际方面的挣扎,如某个的瘾癖或脾气暴躁。耶稣问:“你愿意我给你做什么?”你想让祂治愈你吗?你真的下了决心吗?尽管你可能将遇到困难,你是否仍愿意努力改变?
让你周围的人知道你在寻找耶稣,希望祂改变你的生活,这样你也能在他们那里得到鼓励,而不是受挫。
耶稣对巴尔提买说:“你的信德救了你!”让我们也求得同样的信德,祂会赐于所需要的力量,让我们度一个新生活。当然,我们需要努力配合祂所赐的恩典,更新自己!
实践:
你是否准备好与天主的恩典合作,来克服你生活中的问题?
金句:
谷10:51 耶稣对他说:“你愿意我给你做什么?”瞎子说,“师傅!叫我看见!”
更多反思
每 日 勤 于 翻 读 圣 经

( 若8:51-59)
萧永伦神父撰写
四旬期第五周 星期四
(3月25日是预报救主降生日。有关的经文和反思,请参阅其他信息来源)
犹太人无法理解也不能接受耶稣所声称的事实。犹太人有自己一套根深蒂固的信念和执着的诠释。当耶稣为他们的旧观念注入新的见解时,他们没有尝试去更新自己所了解的,而是感到被冒犯。
犹太人了解的是亚巴郎和先知都死了,但耶稣却说,谁如果遵行我的话,永远见不到死亡。他们只很表面地理解耶稣的话,而没有领会这些话的深层意义。
犹太人认为耶稣宣称亚巴郎曾欢欣喜乐地企望看到祂的日子,是荒谬的。 因为亚巴郎早在耶稣来临之前就死了。他们深信亚巴郎曾预言默西亚的到来。但当耶稣来时,他们却没有接受耶稣为预言中的满全者。
他们更不能接受耶稣声称自己的神性,当祂说:“在亚巴郎出现以前,我就有。” 耶稣揭露自己就是天主,是那位向梅瑟宣称“我是自有者”的天主。
身为基督的门徒,我们接受耶稣不只是位生且死的人。祂更是亚巴郎的天主,犹太人的天主和全人类的天主。祂是万世之前,万世之后,永在的天主。
犹太人无法应付自己所面对的困惑,因此就拿起石头向祂投去;耶稣却隐没了,从圣殿里出去了。
实践:
你是否因接受和相信耶稣而在祂内找到了生命?
金句:
“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在亚巴郎出现以前,我就有。”(若8:58)
更多反思
节期反思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