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户 12: 1 - 13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十八周 星期四
户籍纪讲述了以色列人如何准备进入预许之地,他们如何犯罪而受惩罚,以及他们如何重新振作的故事。今天的经文提到人们责疑梅瑟领他们到卡德士,一个没有无花果、葡萄、石榴,和没有足够水喝的地方。
梅瑟和亚郎来到“会幕”,并俯伏在地。天主嘱咐梅瑟拿起他的棍杖,和亚郎一起“发命叫磐石出水”。兄弟俩走到磐石前,用棍杖击打了磐石两次,水就从磐石中涌出,会众和他们的牲畜都喝够了。
“击打了磐石两次”,而不是一次,被认为是不相信天主能显示祂圣德的作为。为此,天主惩罚了梅瑟和亚郎,使他们不得领会众进入天主赐给他们的土地。这样为他们最终不能进入预许之地提供一个理由。这与旧约的许多叙述雷同,任何需要解释的事件都会提供神学上的辩解。
在旷野漂泊四十年的日子即将结束,上主所许诺的很快就要应验;但梅瑟和他当代的人却不会尝到最终的胜利。尽管如此,《圣经》的作者还是认为整个经历是正面和成功的。
这是以色列人的共同信仰,他们认为自己是被拣选的子民,与天主享有亲密无间的关系。天主将他们从埃及人的压迫中解救出来,彰显祂的荣耀,建立了盟约,赐给他们律法,建造会幕,与他们沟通,并在他们的整个旅程中引领和守护他们。这一切都是天主的救恩实现!
实践:
尽管以色列人有抱怨和挣扎,基本上他们还是有信仰的人。你从他们身上领悟到什么?
金句:
“这就是默黎巴水的来历,因为以色列子民在那里与上主争辩过,上主因而显示了自己的圣德。”(户20:13)
更多反思
每 日 勤 于 翻 读 圣 经

户 4: 32 - 40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十八周 星期五
申命纪以无特定章法的方式,汇集许多古代资料,编撰而成。它的内容环绕于一个君王(天主)及他的附庸国(以色列)之间所立的条约。它说明天主必会保守他们的承诺,並邀请以色列人牢记天主是谁以及祂所行的一切,以服从诫命来还报天主。
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泊了 40 年,现在来到约旦河的东岸, 梅瑟指导他们做好准备以占领这片土地。首先他以历史回顾作为开场白,说明他们该回应天主的恩典,遵守天主和他们所订立的盟约。梅瑟戏剧化的问他们:“是否有过像这样的大事,是否听过像这样的事?”并继续列举他们如何经历了天主所展现的力量、怜悯和仁爱的各种事件。
梅瑟总结了这些历史性的经历对他们的重大意义。他宣告说:“你们要知道,只有上主是天主,除他以外再没有别的神。”他进一步强调说:“天上地下,只有上主是天主,再没有别的神的。” 要知道天主的身份和拯救行动,在以色列人的历史中不断地彰显,他们有必要忠于遵守盟约的法律。
回顾我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种种奇异恩典而感恩,是理所当然的。在生活中,我们必须看到天主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可惜我们像以色列人一样,经常被日常琐事和生活艰辛所困扰,而忘了大局。我们不可忘记天主多次将我们从危险、无知、错误和罪恶中解救出来。
实践:
回顾天主在你一生中所做的一切,你会如何感恩地回应,并更加地爱祂?
金句:
“你应遵守他的法令和诫命。”(申 4:40)
更多反思
每 日 勤 于 翻 读 圣 经

申 6 : 4 - 13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十八周 星期六
梅瑟嘱咐他的百姓说:“以色列!你要听:上主我们的天主,是唯一的上主。你当全心、全灵、全力,爱上主你的天主。”这个指示现在被命名为“施玛篇”(Sherma)。这个词的意思是“要听”。在犹太传统的祈祷文中,这句话与梅瑟五书的其它一些经文配合在一起,用于早祷和晚祷。施玛篇既是犹太人效忠的誓言,也是一则赞美的祷文。
梅瑟还指示以色列民教导他们的孩子经常背诵施玛篇,使他们一生时刻都不会忘记这个训诲。他们的态度要认真,并要把经文系在手上、额头上,并贴在他们家的门柱和大门上。
为了实行这项指示,犹太人佩戴经匣,即装有施玛篇的小方块盒。 13 岁及以上的犹太男性都必须佩戴它,以提醒他们有义务在生命中的每一刻遵守律法。他们还有小容器放入经文,把它置放在门柱上 。这些都是灌输他们对天主要孝爰的强而有力方法。
牢记并以施玛篇来祈祷确实是表达信仰的美妙方式,也是一种帮助人在生活中以天主为主导的有效方法。一个人若真诚地这样做,就不会偏离主的道路。然而,如果只是为了外在的表现,那么就不仅违背了它的目的,反而成了真正虔诚的绊脚石。
在玛 23:5 中,耶稣就曾劝告经师和法利塞人不要做假善人。他们把经匣放宽为叫人看,希望被称为虔诚的人,但他们的心却离天主很远。
实践:
你如何聆听圣言,并全心全意地爱天主?
金句:
“以色列!你要听:上主我们的天主,是唯一的上主。你当全心、全灵、全力,爱上主你的天主。”(申 6:4-5)
更多反思
每 日 勤 于 翻 读 圣 经

列上19:4-8;弗4:30-5:2;若6: 45-51
萧永伦神父撰写
乙年 常年期第19主日
当耶稣增饼让人们吃饱后,他们想要得到更多。我们也一样,我们得到自己想要的,会要求更多。我们要有更好的安全感,要拥有更多。问题是,我们从不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也不快乐。
先知厄里亚在与巴耳的先知比试后,阿哈布王的妻子依则贝耳想要杀害他。他的性命顿时陷入险境。他向天主呼喊,“我已经受够了”,并向天主祈求帮助。他需要得到鼓励和支持,从中获取滋养。
当事情没有按我们希望的方式发生时;或更糟糕的,当人们辜负、背叛、欺骗我们时,我们感到缺憾、失落和无助。我们需要帮助。而天主帮助我们的一个重要方式是让我们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
如果我们持消极的态度,把注意力集中在不好的事上,比如人们是如何冤枉或亐待我们的,我们就会倾向于判断、谴责、怨恨、抱怨和责备。这当然于事无補。
两个老人陈伯和李叔在说话。陈伯说:“阿李,我现在83岁了,浑身酸痛,感觉很糟糕。你呢?”李叔说,“我感觉就像一个新生婴儿。”“真的吗?像一个新生婴儿?”他的朋友惊讶地问。“是啊!没有头发,没有牙齿,有时我会弄湿裤子。”他笑着回答。李叔就是那么积极正面,还会自嘲呢!
耶稣说:“我是从天上降下的生命之粮。吃了这食粮的人,必要生活直到永远。” 别误会:这并不是说祂会给我们很多实体的食物,或是要什么就有什么。祂并没保证我们生活中不会有问题;或别人不会给我们造成麻烦、让我们失望或泄气。
耶稣说祂是生命之粮,谁吃了祂并与祂结合,会有祂的精神和态度,就懂如何过有意义的生活。他将要求得少,抱怨得也少。祂更多的是分享,知道如何施予和支持他人。
人们以为认识耶稣的家庭背景,而看轻和拒绝了祂。但耶稣仍保持自我,为世界的生命擘开了自己。我们接受了耶稣并得到祂的滋养,就不应被自己的需要和问题所困扰。像耶稣一样,我们要走出自己,关心他人,尽可能地帮助有需要的人。像耶稣一样,我们可以为世界的生命而擘开自己,分享耶稣,生命之糧。
实践
你如何超越自己,关注他人和生活积极的一面?
金句:
若 6:51 我所要赐给的食粮,就是我的肉,是为世界的生命而赐给的。
更多反思
每 日 勤 于 翻 读 圣 经

申10:12-22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十九周 星期一
(国庆日的读经反省,请听弥撒证道)
梅瑟告诉以色列人,他们的一切都属于天主。人们可以使用它,但归根结底它们是天主的。他的信息很清楚,“看天与天上的天,地和地上的一切,都属于上主你的天主”。
世人认识天主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通过相信祂的人的行为举止中,天主被彰显出来。因此梅瑟提醒他的百姓:“为孤儿、寡妇主持正义,友爱外方人,供给他们食粮和衣服的天主”。此外,以色列人也应友爱外方人,其动机应该是很明显的,“因为你们在埃及也曾做过外方人。”
而今天的我们该怎样呢?我们如何通过善待国土上的移民来光荣天主?我们必须承认,所拥有的一切:财产、稳定的工作、各种机会,都是天主白白赐予我们的礼物。为什么天主将它们赐给我们?正是为了让我们可以去分享,而不是自私地守护着它们。我们该以具体的方式,显示天主那令人难以置信的慷慨。
圣托马斯·阿奎那写道,他在自然法中找不到私有权的依据。然而,从现实上来看,他指出这种拥有权是合理的,因为他认为人们对自己个人所拥有的东西,比对共同拥有的东西,会更加好好地去照顾。可见财产的拥有权不是绝对的,而应该是隶属于怜悯与同情。
一切事物,不仅是我们的财产,还有我们的才能、遗产、机会、时间等等,都属于天主。我们的任务就是按照天主旨意去使用它们。
实践
你如何认可你的一切都属于天主?你如何关怀我们国土上的移民?
金句:
“看天与天上的天,地和地上的一切,都属于上主你的天主”(申 10:14)
更多反思
每 日 勤 于 翻 读 圣 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