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18:14-16-19:6-9 |
读经一反思要点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卅二周 星期六
强劲有力的圣言从天而降,进入一个将被毁灭的地域。这是出谷纪最后一个灾难的图像,显示埃及的孩童在夜间被打击和杀害的情景。这是为了迫使法郎准许以色列人从埃及被释放出来。
经文叙述天主的介入,给以色列人带来了自由,却给埃及人带来悲痛。这经文以非凡的创意,用如诗如画的言语,重述了以色列人穿越红海的故事;在天主的护佑下,他们逃离了埃及并获得释放。
最终,先前有水的地方露出了旱地和青草地,就像创造万物的第一天一样。出谷纪呈显了一个新的创造。这份重新受造的喜乐,犹如牧场上牧放的小马和跳跃的羔羊。
天主为万民和我们每个人所做的一切,显示了祂的智慧的运作。这段经文邀请我们赞叹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并向祂献上串串的赞美。
实践:
你是否曾为自己生命中的救恩事件赞美天主?
金句:
各样的受造物,按自己的本性,再重新受造。(智 19:6)
更多反思
每 日 勤 于 翻 读 圣 经

(宗4:32-35;若一 5:1-6;若20:19-31)
萧永伦神父撰写
乙年 复活期第二主日
耶稣两次显现给门徒,一次多默不在,另一次他在。
对他同伴所说的耶稣显现,多默无法理解。他在想:是真的?他们在开玩笑吧?他们只是想安慰我?如果这是真的,为什么没让我看到?他抗议道:“除非我亲眼看见,否则我决不信。”
有人称他为怀疑者多默,指他没有足够的信心。但是多默真诚且老实的表达了他的想法和感情。
耶稣爱他们所有人,祂爱多默。为了他,祂在门关着的时候又出现在十一人面前…
耶稣说:“愿你们平安。”祂这安慰的话驱散了他们的恐惧和犹豫。然后祂亲切的对多默说:“把你的指头伸到这里来…不要再怀疑,而是相信。”
耶稣对多默个人的关心和所给予的关注,大大的感动了他。多默深深被祂的怜悯和关怀所触动。他坚定地宣发他的信仰:“我主!我天主!”
现在多默也像他的同伴一样,能坚决地回应主的委托:“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样派遣你们。”耶稣派遣他们见证祂的爱,把人们从罪恶的压迫中解放出来,获得罪赦和自由。
今天,教会庆祝神圣慈悲日。神圣慈悲的图像让人想起在哥耳哥达,耶稣的肋膀所流出的血和水,表达耶稣的爱所给予的生命和圣神,就像他賜予多默的一样。
我们受邀与周围的人分享祂的慈悲。我们应该从家庭做起,并走出家庭。要具体地爱,我们必须走出圣经书和神学课,从经验中学习,参加研讨会,了解人际之间怎样互动,学习积极沟通的技巧。我们必须祈祷,但也必须学习。学习增进夫妻关系和亲子的五种爱的语言。学习无暴力的沟通技巧,从而正义行事,温柔爱人,以及谦卑前行。
我们也必须在基督徒团体内展现天主的仁慈,并超越团体。我们不可只爱行为端正和圣洁的基督徒,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过失。以耶稣神圣的爱去爱他人,就是意识到祂与税吏和罪人一起吃饭,祂接受多默的怀疑和伯多禄的背叛。
我们也必须接受兄弟姐妹们的局限和脆弱。即使他们在停车场和我们吵架,在我们想安静祈祷时喧闹,没有出席祈祷会,我们也要爱他们。
我们都是旅途中的朝圣者,在体验和经历着天主的神圣之爱,学习像祂爱我们那样的去爱!
实践:
你怎样感受到耶稣个人的照顾、关怀和慈悲,你又如何与他人分享这些体验?
金句:
若20:28多默回答说:“我主!我天主!”
更多反思
节期反思页面

达12:1-3;希10:11-14,18;谷 13:24-32 |
反思要点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33主日(乙年)
今天的福音提醒我们,天地都会过去。是的,世间的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不应该执着于它们。过多的依恋,将使我们忽略真正持久的事物。
很多你认为重要的事情其实并不重要。你心里有急事要告诉别人。你打电话,但没人接听。于是你睡了一夜,隔天你已不再有紧迫感;你很想买某件衬衫,但找不到你的尺码。该尺码的货在一周后抵达,但你已不想买了。你爱的人离你而去,你觉得没有他你活不下去,但几年后你几乎记不起他。的确,你认为不会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你所有的激情、依恋、不情愿都会消失。
人的行为和工作并不持久。犹太人献赎罪祭。他们献上动物、禽鸟和水果来赎罪——但人性的软弱使他们再犯罪,所以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去圣殿献祭。他们过去的祭献已经过去,他们必须不断地重新献祭。
只有耶稣是永恒的。祂的献祭不同于犹太人的祭礼,祂所献上的是永恒的祭品。祂爱世人而接受被钉死,带走了所有的罪恶。通过祂的自我奉献,带罪之人完全得到赦免。祂的牺牲是祂爱的至高表现。这是无条件的。这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我们不需要做任何事来赚取祂的爱。
我们需要做的是接受祂那永不消逝的爱,向祂敞开心扉,珍惜和享受那份爱。但我们有时会忘记,没体会祂爱的救恩。问题不是祂牺牲得不足,而在于我们无法充分体会并时常珍惜祂所作的牺牲与奉献。因此,我们需要一次又一次地重新体验。
弥撒是让我们接近耶稣的一种方式。这是一个神圣的方式,通过这方式我们可以接触基督和祂救赎的恩典。但我们基于自己的局限,而无法一次而永久地了解和接受这现实。我们需要反复举行弥撒,重新呈现现实,重新演绎基督的祭献,重新体验祂的临在和爱。因此,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我们对祂的爱、怜悯、宽恕和带来生命的良善有了更深的体验。
耶稣说祂的话不会过去。祂的话向我们揭示了祂自己。我们读福音,读得越多,听得越多,就越了解祂的思想、态度、价值观、性格、秉性和身份。我们越了解祂,就越欣赏祂,越爱祂、越活像祂。我们将活在祂内,就如祂活在我们内一样。
实践:
你依附着什么世俗的东西,后来才意识到它们是多么微不足道?你从中学到什么?
金句:
谷13:31 天地要过去,但是我的话决不会过去。
更多反思
每 日 勤 于 翻 读 圣 经

(若3:1-8)
萧永伦神父撰写
复活期第二周 星期一
尼苛德摩是正统犹太社群中的法律专家。他被耶稣和祂的教导所吸引。他对耶稣周围所发生的事情很感兴趣,并想知道耶稣所行的这些神迹,是不是因为有天主与祂同在。
尼苛德摩想知道耶稣会说些什么。他感觉到了一种与他的传统完全不同的崭新的可能情况。他对主有了初步的信任,并希望了解更多。他对消极或中立的立场,再也不能感到满足。
尼苛德摩意识到自己有更多的需求,且应该超越好奇心并采取行动。他勇敢地在夜间拜访了耶稣,并与祂交谈。他希望与耶稣的会面能把自己的宗教经历的点点滴滴联系起来。
耶稣在回答尼苛德摩的第一个问题时,邀请他以“从上”的新视角来看待事物。耶稣的回答促使他深深地沉浸在自己的内心,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问题。尼苛德摩问:“人已年老,怎样能重生呢?”
耶稣挑战他去超越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并向他解释圣神的运作方式,还告诉他进入天国的途径是心灵上的重生。
尼苛德摩积极寻求改变的可能性。他与耶稣的相遇,在他的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我们将在若望接下来的篇章中,了解到这经历对尼苛德摩的最终影响。
实践:
从你的好奇心开始到你与主的个人关系中,你如何分辨自己的信仰之旅?
金句:
“人除非由水和圣神而生,不能进天主的国,”(若3:5)
更多反思
节期反思页面

加上1:10-15,41-43,54-57,62-64 |
读经一反思要点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卅三周 星期一
公元前2世纪,犹大落入希腊帝国的色娄珂王朝手中。一些住在城市里的上层阶级犹太人出于经济和政治的动机,愿意与统治者安提约古合作,接受了希腊的生活方式。他们在耶路撒冷建造了一座体育场,并参与希腊竞赛。他们甚至隐藏割损的痕迹,背离圣约。
为促进同化,使受统治者接受单一的希腊文化,安提约古禁止传统的犹太宗教习俗。凡找到的法律书都撕毁焚烧,安息日和节庆被禁止;祭祀被禁止;割损礼属非法,那些给孩子行割损礼的人都被杀害。更糟糕的是,外邦宗教的偶像被放置在圣殿的祭坛上,并以“不洁”的动物做献祭。
当一位希腊官员试图强迫一位名叫玛塔提雅的司祭,向外邦宗教的神灵献祭时,司祭把官员给杀了。安提约古开始报复,犹太人为玛塔提雅和他的五个儿子挺身而出,为宗教自由而战斗。玛塔提雅家族被称为玛加伯,源自希伯来语中的“锤子”,因为他们的作为就像用锤子敲击敌人。
公元前 164 年,耶路撒冷最终被玛加伯夺回,圣殿也被净化。经过二十多年的战斗,玛加伯家族迫使敌人撤出以色列领土。此时安提约古已经去世,他的继任者同意犹太人在公元前 142 年所提出的独立要求。玛加伯人统治犹大,他们的王国被称为阿斯摩乃王朝。
玛加伯前书是政治、军事和外交事件的历史书,记录从安提约古到息孟·玛加伯统治时期的历史事件。它记述玛塔提雅拒绝执行外邦宗教的仪式,随之而来的犹太人起义,犹太的独立以及息孟被选为犹大犹太人的大祭司和世俗统治者。
这经文描述一个令人遗憾且熟悉的事件案例。现在世界上还有一些强大的群体用武力压迫弱势群体以期达到同化的目的。
实践:
当一个强大的群体试图将他们的文化和宗教强加给一个较弱的群体时,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金句:
“虽然如此,仍有许多以色列人坚持不变,决不吃不洁之物”(加上1:62)
更多反思
每 日 勤 于 翻 读 圣 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