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 6: 45-52) 萧永伦神父撰写
主显节后星期三
耶稣为群众增饼和鱼之后,就往山上祈祷去了,因为祂想要把这一天所发生的一切向天主详述:即有关群众,门徒和喂养他们的事。天父是祂的生活力量和牧灵方向的来源。与此同时,祂的门徒已在船上。到了夜晚,祂从远处看见门徒在海中艰苦地在摇橹,因为正遇着大风浪。
耶稣步行海面,朝着门徒走去,他们以为耶稣是个妖怪。显然,天已很黑,风暴遮掩了他们的视线。在混乱之中,他们因恐惧和焦虑,而无法认出耶稣。
在撰写福音的时代,早期的基督教团体就如船上的门徒一样奋力抵抗暴风雨,避免教会受到迫害和被遗弃。在这样的困境中,天主好像离弃了他们。马尔谷想要增强读者的信德,并向他们保证,即使在任何黑暗的时刻,天主也与他们同在,并保护和拯救他们。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挣扎的时刻,这些困苦艰难可能会导致恐惧和失去安全感。我们所经历的失败,反对和罪恶,可能使我们感到沮丧,焦虑和内疚。我们的注意力很可能会偏离天主。也可能被这些消极的情绪所困扰。
马尔谷谨慎地补充说,耶稣向门徒保证:“放心!是我。不要怕。”接着“遂到他们那里上了船,风就停了。” 祂的出现使门徒的心平静下来,而在我们现今的艰难处境中,祂也将使我们镇静。在主显节之后的这一周,我们被提醒,天主在我们生命最艰难的时刻向我们彰显了祂自己。
实践
在生活中,什么境况让你感到恐慌和惧怕?你是否感觉到耶稣的临在?
金句
“放心,!是我。不要怕。” (谷 6:50)
更多反思

(路4:14-22) 萧永伦神父撰写
主显节后星期四
耶稣回到了纳匝肋,像往常一样按习俗参加了纳匝肋安息日的礼仪。在这个祈祷聚会,会堂长可以邀请任何愿意的成年犹太人宣读当天的经文,并分享自己的想法。读经的篇章取决于当时的礼仪节期,但要宣读和施教的经文则由宣道人自行挑选。在这之前,耶稣已在其他会堂里施教并受到众人的赞扬。那天,祂接受了宣读和讲道的邀请。
耶稣宣读了依撒意亚先知书中有关充满圣神,解放俘虏,治愈瞎子,释放被压迫者和宣扬好消息的经文。然后祂向听者宣布:“你们刚才听过的这段圣经,今天应验了。”
耶稣借此显露了祂的身份和使命。祂揭露了自己应验依撒意亚先知的预言。身为天主的受傅者,祂不仅要帮助那些肉身上受苦的人,而且要来填补灵性的饥饿,打开灵性上盲目的眼睛,并解放那些易于陷入罪恶的人。
当时众人的反应令他鼓舞。 “众人都称赞他,惊奇他口中所说的动听的话。”更好说,那是他们最初的反应;后来当耶稣要求他们超越经师和法利塞人的义德时,有些人感到困惑,有些人则感到懊恼,有些人甚至厌恶祂,並想除掉祂。
实践
在阅读福音时,你是否意识到耶稣在生活中与你同在及运作?
金句
“你们刚才听过的这段圣经,今天应验了”(路 4:21)
更多反思

(路5:12-16) 萧永伦神父撰写
主显节后星期五
在今天的福音里,我们看到了一位癞病人恳求耶稣的治愈。癞病人不仅肉体受折磨,还受到鄙视,被社区所排斥,被迫生活在旷野,直到他们能证明自己已彻底康复为止。
在这次偶然的相遇中,癞病人告诉耶稣,祂若愿意,就能洁净他。癞病人并不假定耶稣愿意治愈他,因为癞病人不应该接近任何人。他们必须远离人群,以防人们受到感染。但是,耶稣对他说:“我愿意,你洁净了罢!”
耶稣非常了解癞病人所遭受的疏离和隔绝的痛苦。他选择做别人不可能做的事。他伸手抚摸癞病人,他的癞病就立刻退去。耶稣始终选择与那些身心灵破碎,被边缘化的人接触;并恢复他们的身体和人际的健康。
耶稣嘱咐被洁净的癞病人去给司祭检验,并为此献上感恩奉献。感恩奉献的目的是为了承认这是天主的救赎恩典。之后,癞病人就能够回归到自己的社区,恢复正常的生活。
我们可能会怀疑主是否愿意给予我们帮助?我们是否有那么重要,而足以让祂给予我们个别的关注。答案是明确的,主必再次说:“我当然愿意。”我们需要的是谦卑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并寻求祂的仁慈。当我们领受了天主的救赎恩典时,不要忘了向祂献上感恩奉献。
实践
你有那些不足之处需要耶稣的帮助?对天主的救赎恩典,你如何表达谢意?
金句
“耶稣伸手抚摸他说:「我愿意,你洁净了罢!」”(路 5:13)
更多反思

申 31: 1 - 8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十九周 星期二
这段经文是关于梅瑟带领以民出离埃及后以民历程的结尾。身为以民的英雄及天主的忠信仆人,梅瑟已经衰老,身体不再像以往灵活,能力式微,但却还没有达到最终目标。他意识到自己无法带领以民进入天主应许的地方,却坚信上主必将兑现祂所应许的,就是:“上主你的天主亲自要领你过去,亲自要由你面前将这些民族消灭,使你占领他们的土地;按上主所许过的,若苏厄将领你们过去。”
就如前期天主拣选了梅瑟带领以色列子民出离埃及,走过漫长的旅程,而后期天主也拣选了一位新的仆人来完成祂的计划。以色列子民现在必须拥护梅瑟的承继人若苏厄,如同他们之前跟随梅瑟那样。但不论前期或后期,最终的结论是:是天主,而非任何人,在引导着现在的若苏厄及之前的梅瑟。无论谁是以民的领袖,最终是天主救拨了他们脱离奴隶的生活。
今天的福音章节挑战我们对于领袖所持的观念。门徒问耶稣,在天国里究竟谁是最大的?而问者心中的答案是,“肯定是我”。为了更清楚的说明,耶稣叫一个既没有能力也没有社会地位的小孩子站到门徒面前,宣示道,“你们若不悔改而变成如同小孩一样,你们决不能进天国。”
真正的领袖,不是一位以为凭他自己的才能、知识、或权位,就可以成为领导者的人,因为这些都是天主所赐。真正的领袖清楚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天主所赐。即使他尽其所能的做到最好,他知道天主才终究是他信赖的智慧泉源与磐石。
实践
你在什么岗位上当一位领导者呢?你在执行任务时是否信赖天主?
金句:
“上主你的天主亲自与你同行,决不拋弃你,也决不离开你。”(申31:6)
更多反思
每 日 勤 于 翻 读 圣 经

(若3:22-30) 萧永伦神父撰写
主显节后星期六
若翰洗者的一些门徒来到他跟前,抱怨不久前受若翰施洗的耶稣现在正在给人施洗,并且众人都到祂那里去了。门徒因嫉妒和怀疑而发表评论,认为耶稣是他们师傅的竞争者。他们爱师傅,感到沮丧和伤害,因为曾经跟随若翰的一些人正往耶稣那里去。他们忘了若翰本人已见证耶稣是比他更大的那位。
若翰告诉门徒:“人不能领受什么,除非有天上的赏赐”他的意思是耶稣的使命是从天上而来,他不该与耶稣竞争这个角色;若翰的话表明他已超越了自己的抱负和自怜;他显然很高兴有更多的人涌向耶稣。他重申自己只是一个前驱,他的角色是为默西亚的到来预备道路。
我们不应试图搶夺天主未曾给予的恩赐。否则,我们将陷入不满,嫉妒,贪婪,竞争和内疚的陷阱。若翰清楚知道自己的身份和使命。他把自己比作新郎的朋友而耶稣是新郎。这个意象是犹太人所熟悉的。在他们的经文中,以色列常被比作是天主的新娘。现在,新郎已经显露了祂自己。
若翰最后说了一句劲爆的话:“祂应该兴盛,我却应该衰微。”若翰提醒我们,不应只为了自己的利益事奉,而要为天主更大的荣耀而事奉。若翰的喜乐不在于表扬自己,而是向全人类显露耶稣。我们也应该永远专注于耶稣。
实践
在你的事奉和服务中,你是否专注于让耶稣广为人知,还是更关心自己的声誉和收获?
金句
“他应该兴盛,我却应该衰微”(若3:30)
更多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