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11:10 - 12:14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十五周 星期五
在今天这段经文之前,梅瑟已经告诫了法郎,若不允许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所将面对的后果。事后,由于法郎的执拗,埃及人因此遭受了十个灾祸,在经历了九个灾祸后,最后一灾禍就是宰杀埃及的首生者。
法郎坚持地拒绝让以色列人离开。由于他的拒绝,导致了第十个灾祸的惩罚。在这之前,作者也写入了逾越节传统的由来和内容。当然我们不能以字面的意思理解这叙述。这个故事旨在表达天主不断地为祂的选民施行拯救。以色列子民的后代子孙将常纪念这段天主的救恩事迹。每次举行这礼,都重新体验当初的事件及回顾拯救的恩宠。
有些人声称天主只是以色列人的天主,祂支持和站边,因此惩罚了埃及人,这看法严重地歪曲了天主的本性。但是,古代的以色列人确实相信天主只单单眷顾他们,保护和拯救他们。今天,我们可以信心满满地驳斥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耶稣向我们启示,天主是全人类的天父。
在此做一个备注,关于逾越节的描述,出谷纪有重复和重叠的叙述。在出12:1-28和出12:43-51的章节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可见《出谷纪》的编辑收集了不同的资料来源。事实上《出谷纪》是来自不同的零散的叙述所汇编而成,而且不是由一个作者一次完成的写作。出谷纪以讲故事为体裁,因此不应该当作是历史性的记述。
实践:
你是否觉得有时天主只对你,而没有对别人仁慈?你如何在不忽视别人的情况下感激天主的救赎恩宠?
金句:
“这一天将是你们的纪念日,要当作上主的节日来庆祝;你们要世世代代过这节日,作为永远的法规。”(出12:14)
更多反思
每 日 勤 于 翻 读 圣 经

出 12: 37 - 42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十五周 星期六
以色列人离开埃及的故事其实是由几个资料来源编制而成。其中众所皆知的记述包括法郎不愿意释放以色列人,结果遭遇十个灾祸的惩罚,出发前的逾越晚歺,骑兵的追赶,分开红海的水,以民安然渡过,而埃及追兵沉落海底。
还有另一个描述是有利于法郎和埃及人的说法(出12:31-50),就是法郎情愿让他们离开,还给了他们银子、金子和衣服。结果其他族群也涌入他们的行列。他们也帶走羊群、牛群等牲畜。据说那天晚上一共有60万以色列人离开了埃及,人数计算还不包括儿童和其他族群在内。
其实《出谷纪》中的所有细节都不应该从字面理解。故事表达了以民的苦难和艰辛,以及长期的斗争。其中他们的首领梅瑟和亚郎对天主显示了坚决的信任和希望。天主对他们的救赎恩宠,在他们最终离开埃及和前往应许之地的经历中彰显了出来。
历史中大规模的移民事件一再地发生。许多遭遇经济困境或政治压迫的人选择从家园搬迁到另一个地方。他们在旅途中忍受各种恶劣的环境,常缺乏食物和饮水,也有不少人病倒。然而有些国家会拒绝他们,另有些会接纳他们。最后他们终于找到接纳他们的福地,进入流奶流蜜的地方。
我们当中有很多人都是移民的后代,当初祖先前往新地方寻找新生活,才有今天的我们。因此,我们也应该以良善和仁爱对待那些来本地寻求庇护的人,视他们为处于困境中的邻人,而不是侵略者。让我们向这片土地上的陌生人敞开心扉,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实践:
你如何对新移民表示友好和欢迎他们?
金句:
“这一夜是上主领他们出离埃及所守的一夜,这一夜也是以色列子民世世代代向上主当守的一夜”(出12:42)
更多反思
每 日 勤 于 翻 读 圣 经

耶23:1-16;弗2:13-18;谷6:30-34
萧永伦神父撰写
乙年 常年期第16主日
在耶稣和祂门徒那里,来来往往的人很多。这是事实,而不是问题。问题是人们如何应付他们的焦虑烦躁,以及门徒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门徒们出了什么问题?他们不知道怎么停下来休息和吃饭;他们忙着做更多的事情;还以为自己比百姓们更好,更优越。
耶稣邀请他们私下去一个静寂的地方。他们需要安静的时间来处理内心的自我。他们必须知道并接受自己不是超人,有各种软弱,并不掌握所有正确的答案。他们必须认清自己需要休息、省思和更新。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为他人服务。
我们就像来到耶稣前的人群,常有骚扰,感到无助。我们经常夹在生活的喧嚣中,並希望自己可以掌控一切。周围可能有好多各种加诸于我们的要求,我们觉得都可以实现,全部能够满足。有时我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时给自己太多的压力。
保禄在写给厄弗所人的信中提到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的摩擦。犹太人认为自己是天主所拣选的,比“异教徒”优越。保禄告诉他们,耶稣已经拆毁了两者之间的障碍,使双方和好,形成一个新人。
最近我受邀就种族和谐的课题给一些学生讲话。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为种族的差异可能会造成分裂。问题是,某一种族的人可能不知道、不欣赏、不珍惜另一种族的历史、语言、风俗、信仰,甚至是食物,因此有时会引起误解、偏见甚至冲突。因此,种族和谐的关键是相互认识、理解和接受彼此的独特性,并重视彼此共有的人性和普世的情谊。
我们在这课题上需要有正确的态度,不带偏见,互相尊重。认识我们来自同一个创造主,都是同一个天父的孩子,彼此的关系可以通过这种意识得到加强。
我们敬拜同一个神。在分享祂的良善和仁慈方面,我们有着同样的使命。我们需要好牧人耶稣的指引,这样我们也可以指引人们走到青绿的草场和幽静的水旁!
实践:
你有没有拨点时间来静心祈祷和处理内心的思绪?
金句:
谷6:31 你们来,私下到荒野的地方去休息一会儿;因为来往的人很多,以致他们连吃饭的功夫也没有。
更多反思
每 日 勤 于 翻 读 圣 经

出14:5-18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十六周 星期一
梅瑟履行天主对他的召叫,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据说天主因法郎拒绝了梅瑟请求,以十災禍惩罚了埃及人,甚至决定杀死他们的儿子。最后,法郎认栽了,答应梅瑟和他的人民离开。但法郎很快就后悔而改变了主意,决定率领军队追击以色列人。
当整个逃跑计划看起来近乎奏效时,梅瑟心里觉得很满意和欣慰。可是,当埃及人追上来时,他的百姓就惊慌失措,开始埋怨和责备他:“你带我们死在旷野里,难道埃及没有坟墓吗?”
百姓惧怕,并对他的领导失去了信心。梅瑟却从天主那里得了勇气,肯定了天主的保护,“你们不要害怕,站着别动,观看上主今天给你们施的救恩… 上主必替你们作战,你们应安静等待。”他设法说服惊慌失措的以色列人放心,相信天主会带给他们胜利。
法郎和他的战士的顽固与梅瑟的坚强信心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我们可以想象并同情以色列人的恐惧和痛苦。然而,我们也会对他们感到相当失望,因为他们对梅瑟的领导缺乏信任且不团结。但梅瑟告诉他们要有信德,把整个情况交托给天主。
就像以色列人在埃及受奴役的束缚一样,我们也常常受到某种事物的束缚。但是,天主使我们有能力摆脱困境。可是这需要我们承担一些风险。然而,像以色列人一样,很多时候我们宁愿抱怨自己的困难,也不愿依靠天主的力量和勇气去克服它。我们只期望天主为我们完成所有的一切。这是多么糟糕的态度,我们需要改变自己!
实践:
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你是否经常只是埋怨与抱怨,而不是信靠天主?
金句:
“你们不要害怕,站着别动,观看上主今天给你们施的救恩。”(出 14:13)
更多反思
每 日 勤 于 翻 读 圣 经

出 14: 21 - 15: 1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十六周 星期二
读经回忆起我们所熟悉的,关于以色列人过红海出离埃及,随后追杀他们的埃及人被毁灭的故事。答唱咏的诗句延续经文,歌颂上主拯救以民出离埃及,获得全胜,并引领了他们。
经文或许使很多人回忆起以此故事为题材拍摄的好莱坞著名电影“十诫”。靠想象,有些人可以轻易的忆起影片中的场面:海水为以色列人分开,在他们左右好像墙壁;随后追杀的埃及人尝试冲过时,海水回流淹没了战车和骑兵;梅瑟和他的人民获救,逃离到干地。
那些从字义上理解,和拥戴旧约中所叙述的以色列民族为天主选民的人,肯定会站在“以色列子民”一边,庆贺天主为拯救祂的子民,毁灭了残暴的埃及人。
然而,当我们对神学和道德观有进一步的理解后,可能就会有不同的反应。我们接受这是旧约经文中所记载的故事,藉以放大以色列人相信天主是“拯救的天主”的信仰。但我们不会认同他们所理解的,天主会袒护祂所偏爱的以民,去毁灭他们的敌人。我们接受耶稣的教导:天主是所有人的天父。我们也认同圣保禄的宣示:“因为天主决不顾情面”(罗2:11),不论是犹太人或者是外邦人,都受恩待。
若以今天弥撒福音章节对照读经一,会发现 “救恩的普世性”乃福音要告诉我们的讯息。耶稣伸出祂的手,指著自己周围的人,向他们解释什么是真亲属关系。祂说:“看!我的母亲,我的兄弟!不拘谁遵行我在天之父的意旨,他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亲。”
实践:
你是否曾经向上主祈求,期望祂为你对付你的对手?
金句:
“那时梅瑟和以色列子民唱了这篇诗歌,歌颂上主” (出15:1)
更多反思
每 日 勤 于 翻 读 圣 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