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前 1: 10-16 |
读经一反思要点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八周 星期二
伯多禄在写给信徒们的书信中, 谈到已经传报给他们的福音。古时候的先知们渴望默西亚的来临,却没有见过基督。在圣神的引领下,宗徒时代的信徒们却有幸得以领受到传给他们的真理。
伯多禄邀请读者们摆脱束缚,顺服天主,信靠天主的恩典。他们应该是圣的,就像天主是圣的。 “圣者”不是外表虔敬的人,而是与世俗区分开来。我们的生活行为不同于世俗的生活。成圣在于我们要与自己、周围的人、自然,和天主之间整体与和谐的共融,体现出满全的生命。
生命的转变和净化必须仰赖天主的恩典。成圣的过程可能激发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圣洁在以下的境况中体现:慷慨舍弃以匹配所领受的恩宠、将在世的生活结合到通往永生福乐的目的地、遵守诫命并超越法律条规、把握当下并心怀永恒、死于自我而重获新生、即服从又不畏强权以成为真正的自由人、承受伤痛成为治愈他人者、最后的反成为最先者。
我们被召成圣,情愿处于未知、不解、不安逸的环境中,一切交由天主掌管。这不意味着将自己处在被动状态,而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寻求并遵循圣神的引领而行动,寻求天主。在祈祷中与主相遇,让天主转变我们,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天主的圣洁分享给别人。
实践:
你如何让天主圣化你?
金句:
“你们应是圣的,因为我是圣的。”(伯前1:16)
更多反思
每 日 勤 于 翻 读 圣 经

斐1:18-26
圣言反思要点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 第卅周 星期六
虽然在狱中,保禄为自己可以继续宣传基督而充满喜乐。他最担心的是监禁可能防碍他完成使命。但他在斐理伯人为他的祈祷中找到了力量。他所期待的是在任何事上不会蒙羞,而是让基督在他身上受颂扬。
对保禄来说,“生活原是基督,死亡乃是利益。”耶稣是保禄生命中的一切;除基督以外,没有任何事物更为重要。即使死亡也意味着他与自己所爱的主亲近和永不分离。若他还活着,他就能继续为福音工作,建立基督的团体。
有时候保禄觉得死去并与主同在是件美好的事。这意味着他所承受的创伤和苦难、艰难和失望都将终结。但为了斐理伯的团体,为了回应和满足他们的需要,他愿意活下去。他有信心自己的临在並和他们在一起,能增强他们的信德和喜乐。
保禄并非不在乎自己的事。但他更愿意接受主对他的要求。他渴望自己的旨意与天主的旨意相一致。他对耶稣的爱和服务充满热忱。不论生存或死亡,只要能更亲近并取悦主,他都乐于接受。
实践:
基督如何成为你生活动力的源泉?
金句:
“在我看来,生活原是基督。”(斐 1:21)
更多反思
每 日 勤 于 翻 读 圣 经

岳厄尔 2: 12-18;格后 5: 20 - 6: 2;玛 6: 1-6,16-18 |
圣灰礼仪反思要点
萧永伦神父撰写
2022年3月2日 星期三
从本周三的圣灰礼仪开始直到圣枝主日,是共40天的四旬期。在这期间,我们被邀请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苦痛、煎熬及所犯的罪过。这包括个人层面的,或是团体与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的层面。
在旧约时代,以民在埃及所受的苦难及他们在旷野四十年的历程,成为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苦难象征。在岳厄尔先知书中,蝗灾是个国家的灾难。在人类历史中,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全人类的灾难。目前,全球在新冠肺炎肆虐下,带给人们许多痛苦、磨难和死亡,是整个世界的灾难。而每人都有面对疾病、分离、成瘾、失败、失业和罪恶的经历。
当灾难(例如蝗灾、海啸或大流感)发生时,古代的犹太人将其解释为是天主对犯罪的人的惩罚。事实是,这些灾难随时都可能发生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不应说是天主给予的惩罚。
问题是,为什么天主允许它们发生呢?我们无法完整解答这个问题。有时苦难确实是由于人的过错和罪恶造成的。但很多时候,我们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天主允许这些大灾难和疾苦发生在某一个地方或在某一个人身上。
我们需要寻求天主的智慧和力量,诚实地面对和积极处理这些经历。如果这是我们罪行的结果,那么必要的反应就是“悔改”。无论如何,我们应该寻求天主,亲近祂,让祂作我们的光和向导。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共同克服问题。
今天的福音提到了三种传统的灵修方式:禁食、祈祷和施舍。它们是净化我们的灵魂,使我们对天主和对他人更加开放的方法。禁食清空我们的肠胃,它能让我们联想那些每天都在挨饿的人;祈祷是向天主敞开我们的灵魂,提醒我们天主是创造者及我们在天之父。施舍是向他人敞开心扉,提醒我们,人人都是人类大家庭的一份子。
只有当我们学会为他人的好而生活时,我们的生命才有意义。教宗方济各最近的谈话引用了流传中的智言慧语,给我很大启发:“河流不喝自己的水;树木不吃自己的果子;阳光不照在自己身上,花儿不会为自己散发芬芳。为他人而活,是大自然的法则。我们生来就是要互相帮助。不管有多难。当你快乐,那是美好的,但当别人因你而快乐时,那将是更美好。”
我邀请大家参加堂区于 3 月 4 日(星期五)举行的堂区祈祷、禁食和施舍日。在这一天我们禁食(除非你有健康问题),只吃两片面包,只喝白开水。祈祷的共同意是为克服当前全球性流感及结束乌克兰冲突的祈祷。你可用玫瑰经、神圣慈悲经、拜苦路等任何形式祈祷。我们施舍, 一起筹集善款援助贫困家庭。
不要忽视神恩;与祂和好。
实践:
禁食、祈祷和施舍的做法是否能净化你的灵魂并帮助你向天主和他人敞开心扉呢?
金句:
与天主和好罢!(格后 5:20)
更多反思
每 日 勤 于 翻 读 圣 经

智11:22-12:2;得后1:11-2:2;路19:1-10
圣言反思要点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31主日(丙年)
今天福音故事的主角是税吏长匝凯。做这行的人在耶稣时代一律被贴上罪人的标签。人们不去考究他个人本身是否贪婪有剥削他人。这是人们对他的刻板偏见。匝凯非常清楚自己在社会上的污名。他知道人们不喜欢他,经常疏远他。他的朋友只是他的税吏同工。
那天在街上,他听说耶稣正从那里经过。他曾听说过耶稣,但没有亲自遇见过他。他急切地想看看耶稣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身材矮小的他意识到人群会挡住他的视线。于是找到克服这缺陷的办法——他跑到前面,爬上了一棵野桑树。
耶稣注意到匝凯。祂停了下来,抬起头对他说话: “匝凯,你快下来!因为我今天必须住在你家中。”耶稣直呼他的名字,接受他,要求他下来。匝凯受邀站在与耶稣平等的地位上。耶稣到匝凯的家,表示愿意与他成为朋友并在团聚中彼此分享。匝凯喜悦地款留耶稣,回报了祂的善意。
怀疑匝凯的人论断他,并称他为罪人。他们见耶稣去了他家,竟批评祂,认为祂认同匝凯的罪行。
经文说匝凯在众人前站立得住。这意味着耶稣的到访加强了他的信念,即他所做的并没有违背道德。作为一名税吏,他也像其他所有正当的工作人员那样,老老实实地每天干活。与主的相遇使他确信,他也可以与像耶稣这样受尊敬的人交往。尽管他遭受歧视,但他仍可成为一个正义和慈善的人。
他意识到争论的焦点。人们怀疑并嫉妒他的财富。于是,他宣布将自己的一半财物分施给穷人,如果他欺骗过任何人,他将以四倍赔偿。这是他公开做出的承诺,他不能违背。耶稣肯定他的做法说道:“他也是亚巴郎之子。”亚巴郎是一个富有而慷慨的人。现在匝凯证明了自己在各种意义上都是亚巴郎之子。
无论我们的背景和职业如何,我们都可以成为耶稣的朋友。我们也可以过相称于所受召的基督门徒的生活。无论你是司机、电工、律师、商人、家庭主妇、技术人员、美发师、歌手、教师…你都可以在你所处的环境中,以你独特的方式,向你遇到的人为基督作证。
你曾与主耶稣相遇吗?祂每天都以某些形式从我们身边走过。祂今天经过时,你会认出祂来吗?你会避开喧闹的人群,为见得着祂吗?你会欢迎祂到你家,到你心中吗?你是否允许祂触碰你的生活并肯定自己内在的美善吗?
实践:
你如何在你的职业中活出信德并为基督作见证?
金句:
路 19:9 今天救恩临到了这一家,因为他也是亚巴郎之子。
更多反思
每 日 勤 于 翻 读 圣 经

斐 2:1-4
圣言反思要点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 第卅一周 星期一
保禄呼吁斐理伯的基督徒团结一致。他希望从他们那里得到的鼓励和安慰,是他们彼此意见一致,同气相爱,同心合意,思念同样的事。
坚定的信仰就是过与基督福音相称的生活,并愿意为祂受苦。爱的泉源是体验天主在基督内所彰显的爱,并渴望像基督一样地去彼此相爱。同心合意和思念同样的事是指与他人一起努力,以相互接纳、温柔和同情的精神去建立基督奥体。
保禄进一步谈到摆脱竞争精神的重要性,因为他们中有不同的群体声称自己比其他群体更好。保禄提醒他们,不应该自欺欺人;相反地,他们应该谦虚和“不求虚荣”,摆脱傲慢和以自我为中心,并更关注兄弟姐妹的需求。
他们应该做的是“想自己不如人”。那并不是指否认自己的天赋和才能,而是认识到他们所拥的一切,都是为了团体的共同利益而赐。一个人的恩宠不是为了自我,而是为了他人的利益。
实践:
你的态度如何防碍或帮助你建立基督徒的团体?
金句:
“彼此该想自己不如人;各人不可只顾自己的事,也该顾及别人的事。” (斐 2: 3-4)
更多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