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反思 - 四旬期第一周之星期六

申 26: 16-19; 玛 5: 43-48
圣言反思
萧永伦神父撰写
四旬期第一周之星期六
读经一、申 26: 16-19
本文取自申命纪的最后部分,描述梅瑟对人们的宣讲和告诫。申命纪是五部梅瑟法律书的最后一部书,是前面四书的总结,同时也成为下来几部历史书的总引言。申命纪于公元前七世纪写成,是针对那动荡时期的历史评论,并借梅瑟的口说话,使灰心的以色列看到希望,并提供他们新的机会去遵守盟约,並教导他们如何保守天主所预许的生命。
申命纪回顾梅瑟如何带领人民与天主订立了盟约。其中的声明是,只有当他们履行天主的道路,谨守祂的法令、诫命和规则时,上主才是他们的天主。这是一个相互约束的协议。天主将是他们的神,但条件是他们必须全心全意地谨守祂的律法。如果他们履行了,将成为一个属于天主的子民,超越所有的民族。
旧约的律法使人遵守外在的规矩和条例,而这些是经师和法利塞人所强调的。耶稣意识到这种宗教和伦理实践的不足,因为人们的心并没有完全的皈依天主。祂邀请门徒超越这种观念,着重内在态度的培养,以促进人与天主及他人的正确关系。福音经文提到爱仇人,说明门徒应该如何超越律法。当他们学会象天父一样地慈悲时,就不会对敌人的挑衅做出情绪反应,而会按照内存的福音精神去处理。
实践:
旧约所呈现天主赏罚分明的形象,如何影响你与祂之间的关系?
金句:
申命纪26:19 使你如他所说的,成为属于上主你的天主的圣洁人民。
福音、玛 5: 43-48
耶稣教导门徒去爱敌人,并为迫害他们的人祈祷。这与古时犹太人对近人(以色列同胞)友善,却憎恨仇人(外邦异教徒)的心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历史上,以色列人需要与其他族群,如阿摩黎人、赫特人、客纳罕人、培黎齐人和耶步斯人,竞争和交战。如何在这些敌对和争斗的环境中自我保护是至关存亡的,为此他们认为“必须”憎恨敌人以求生存。
以色列人将其他人视为敌人,将他们的天主与其他神祇对立,他们认为如果不憎恨和消灭敌人,他们将无法生存。耶稣的教诲说明天主不是古犹太人所认为的愤怒和复仇的天主。相反的,祂是众人之父。
耶稣要求他的追随者超越历史的分歧和过去的包袱,去爱敌人。“好使你们成为你们在天之父的子女”是这么做的动机和力量。耶稣虽然是针对以色列民族的思维作评述,但也是呼吁每个人由自己开始,作出思维和态度的改变。耶稣的话具有挑战性,但却能让人们在接受与实践后,获得内心的释放。因为他们不再需要被报仇心态所驾驭。
耶稣的教导强调只有一位天主,而且“祂使太阳上升,光照恶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祂是义人和不义的人的天主。他是所有不同种族和国籍的人的天父。众人都是天主的儿女,彼此是兄弟姐妹。因此全人类彼此相爱,相互扶持和祝福,才是理所当然的。
实践:
你是否相信天主是众人之天父,而我们都是兄弟姐妹?
金句:
“我却对你们说:你们当爱你们的仇人,当为迫害你们的人祈祷。”(玛 5: 44)
每日勤于翻读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