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经反思 - 四旬期第二周之星期一

Image

达 9: 4-10; 路 6: 36-38

圣言反思
萧永伦神父撰写

四旬期第二周之星期一

读经一、达 9: 4-10

本文是达尼尔所作的恳祷。它本质上是忏悔的祈祷,一方面描述天主的良善,另一方面承认以民的罪恶。这是一个谦卑、顺服、痛悔和求恩的祈祷,其中充满悲情,表达了希伯来人在许多方面没有聆听天主和祂的使者的讯息。

这祈祷一方面显示人们的内疚,“我们犯了罪,行了不义,作恶反叛,离弃了你的诫命和法令…我们没有听从… 而满面羞愧归于我们。”另一方面,它揭露天主的仁慈,“吾主,正义归于你!慈悲和宽宥应归于上主我们的天主。”

这读经提醒我们要充分地意识到自己那里犯了罪,可耻的背叛了天主。它呼吁我们悔改,更新和转变自己。在认清我们的错误,以及这些错误对他人,对自己与天主的关系所造成的伤害后,让我们恳求天主的慈悲和怜悯,並确信祂会宽恕我们。

实践:
你曾意识到天主的慈悲和自己的罪恶吗?

金句:
“然而慈悲和宽宥应归于上主我们的天主,因为我们实在都背叛了他。”(达 9: 9)

福音、路 6: 36-38

本文所要传达的信息简明扼要,极富启发性,耶稣说:“你们给,也就给你们,要用好的,连按带摇,以致外溢的升斗,倒在你们的怀里。”说明天主比如何人都要慷慨。我们从祂那里领受得多,也要大方的与别人分享所有。

耶稣教导门徒应当慈悲,就像天父那样慈悲。也敦促我们不要对人作出判断或定罪。耶稣没有要求我们不以明智做出理性的判断,因为生活中我们必须运用思维去判断事情的真假与善恶,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耶稣说的不要判断是指道德上的判断,特别是当我们自认优越和自以为是,并因别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期盼而兴师问罪。有时候我们甚至也会判断自己,谴责自己没有达到完美主义的要求。这样的判断才是不当的。

有时我们只以对现实的局部了解来判断,却对事件的整体情况不甚了解,却自以为是,并根据自己的揣测去判断人。我们不该因为别人与我们的想法和做法不同而排斥他们,却要学习体谅和接纳那些有别于我们的人。我们不需要迎合与苟同,却要彼此尊重,善意沟通,以促进彼此的了解。

“同情”一词的意思是“分享感受”; “怜悯”是当担别人的脆弱。它邀请我们走入对方的经历,体谅和接受。要富有怜悯之心,就是要临在于对方的现实中感受他的体验,对他所处的情况感同身受,愿意辅助他的脆弱与不足,提升他的生命。

如果行为态度的不同是因为价值观的不同所引起,我们应勇敢表明自己的立场,为真理作证,但不该做人身攻击。某人真的犯了错,我们的职责不是判断和定罪,也不要企图改变他。我们需要的是真诚地关心和劝诫。希望在我们的支持下,他能获得力量和勇气,自愿改过自新。

实践:
你是否曾判断人?你该如何慈悲,就像天父那样慈悲?

金句:
“你们应当慈悲,就像你们的父那样慈悲”(路 6: 36)

 

 

更多反思

每日勤于翻读圣经

联络我们

教委组织秘书处

地址

2 Highland Road #02-12 CAEC Building Singapore 549102


电话

65 6431 9890


电邮

info.acams@catholic.org.sg


UEN

T08CC4023DCA1 (Pay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