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反思 - 四旬期第五周之星期一

达 13: 1-9,15-17,19-30,33-62; 若 8: 1-11
圣言反思
萧永伦神父撰写
四旬期第五周之星期一
读经一、达 13: 1-9,15-17,19-30,33-62
达尼尔先知书的最后两章有两个著名的故事,一个是关于达尼尔被扔进狮子坑的事件,另一个是本文所描述有关苏撒纳的故事。此故事讲述两个好色的男人如何贪恋一个纯朴的已婚女子的美色,在奸计无法得逞后反咬一口,诬陷后者同一个不知名的年轻人犯了奸淫的罪。女人向天主祈祷求助,并试图捍卫自己的清白。然而,在听到这两名本应有名望的长老的“见证”后,会众准备用石头砸死她。
如果“青年人达尼尔”没有出现干预,她肯定会被处决。故事的其余部分是有关达尼尔的正义感和洞察力的描述。他聪明且独立地审查那两位控告者,并证明他们对事件撒谎。他们的证词提到事发地点的树,却各自说出不同的树种。而这两种树迥然不同,其一矮小,其二高大而雄伟,这清楚地表明了两人的话并不可靠。最终,他们受到原本针对该女子的惩罚。
这个冗长且戏剧性的故事是有关天主如何赐予达尼尔智慧来担任正义的捍卫者。它成了今天福音中所提到的另一起通奸案的故事背景。尽管第二个女人实际上是犯了奸淫的。然而,她却体验了耶稣的怜悯和宽恕。阅读这两个故事,让我们意识到不少人常喜欢阅读有关他人不轨行为的刺激性媒体报道,并同众人一起对受羞辱的人做出判断。身为基督徒,我们是妄加判断的旁观者,还是富于仁慈的同情者?
实践:
你是否不时议论他人的负面新闻,并对相关者下判断?
金句:
苏撒纳遂大声呼号说:“永生的天主!你洞察隐秘的事,凡事在发生以前,你已知道了。”(达 13: 42)
福音、若 8: 1-11
有几个经师和法利塞人将一个犯奸淫时被捉住的妇人带到耶稣和众人面前。他们将她带到耶稣面前的原因,是要陷害耶稣。他们并不关心她的安危和福利,他们只是试图利用她来打击他们的对手— 耶稣。耶稣把控告者从审判和谴责中引开,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内心。而对受指控的妇人,祂虽然没有认同她的行为,却也没有谴责她。祂只是简单地告诉她不要再犯罪了。
当被问到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同性恋者时,教宗方济各回答说:“要是一个同性恋者有善意的寻求天主,我凭什么判断他。”他还说:“这些人应该受到尊重。”他进一步解释说,“在处理人事时,应关注的是一个人的完整性和尊严…不应该仅凭他的性倾向来判断。我们不该忘记天主爱祂所造的一切,人人都可接受祂那无限的爱。”教宗的话说明他没有认同同性恋者的行为,但也没有贬低他们的人格。
总结我们的反思有三个要点: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天主慈悲地对待所有的人。第二,我们都是罪人,因此没有资格以自以为义的态度去判断他人。第三,我们必须尊重每个人。我们可能不同意有些人的作为,但却不该对他们缺乏尊重。
实践:
对做错事的人,我们若不定罪,则应该怎样对待他?
金句:
耶稣向她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罢!从今以后,不要再犯罪了!”(若 8: 11)
每日勤于翻读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