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反思 - 常年期第二周星期四(单数年)

希 7: 25 - 8: 6; 谷 3: 7-12
圣言反思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二周之星期四
读经一、希 7: 25 - 8: 6
耶稣的司祭职远比旧约的司祭职更为优越。肋未司祭的人数众多,当他们中有人去世时,职位需要被取代。 然而,基督的圣职却是永恒的,因为祂永远长存,永远是救恩的泉源。
大司祭耶稣是“圣善的、无辜的、无玷的、别于罪人的、高于诸天的”。 祂不需要为人民和自己的罪反复地献祭。 祂的一次牺牲,就永远救赎了整个世界。 肋未司祭献上动物作牺牲,但耶稣却献上自己作牺牲,纯粹为了人类的益处。
犹太法律所立的大司祭,和其他人一样,都受到人性弱点的影响。 但耶稣是“成全的,直到永远”。 基督的圣所更好,因为是在天上,而地上的圣所只是模型和影子。可見基督中保所立的盟约是更好的盟约。
耶稣基督的新盟约是属于完全不同的层次,是更优越的。希伯来的基督徒怎么会想到要回到旧的方式呢? 对于今天的基督徒来说,我们通过聆听耶稣的福音来遵循祂的教导,并通过擘饼来敬拜天主。 我们肯定不需要回到旧约时代的梅瑟律法,也不必举行动物的祭祀。
实践:
你如何通过大司祭基督来接近天父?
金句:
“凡由他而接近天主的人,他全能拯救,因为他常活着,为他们转求” (希 7: 25)
福音、谷 3: 7-12
大批群众听闻耶稣所行的一切事都纷纷来到祂跟前。他们来自犹太各地。耶稣接纳他们,允许他们触摸自己的同时也治愈了他们:“他治好了许多人。所以,凡有病灾的人都向他涌来,要触摸他。”
在本文中,也看出耶稣人性的疲惫,祂要门徒为祂备好一只船,好能必要时躲开群众,避免他们的拥挤。 耶稣并不是不欢迎群众,而是让自己不受到压迫。耶稣富有同情心,希望帮助受苦的人,但同时也深切地意识到自己的局限。
教宗方济各2013年当选后,在第一次的采访中,他以“教会是个移动的医院”为比喻,强调教会应该对人们当前和迫切的需要作出回应。如果教会是这样的医院,那么她需要接近人群,那里有伤痛,那里有需要,她就要伸出援手,去愈合伤口并温暖人心。
相反的,教会若将基督留守在自己身边而不让祂走出去,教会就会变得自我封闭。教会必须走出自己到各处去:街道、集市,贫民窟,为有需要的人服务。然而,教会也必须了解,她有时是无知或无能的,并且有自己的局限性。她不能独自实现天国。她必须承认并赏识许多非基督徒的恩宠和才能,并与他们一起合作,为社会的共同利益服务。
实践:
身为教会的一份子,你如何理解教会为移动的医院?
金句:
谷 3: 10 他治好了许多人。所以,凡有病灾的人都向他涌来,要触摸他。
每日勤于翻读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