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经反思 - 常年期第四周星期三(单数年)

Image

希 12: 4-7, 11-15; 谷 6: 1-6

圣言反思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四周之星期三

读经一、希 12: 4-7, 11-15

经文劝导基督徒该如何看待生活中的痛苦和磨难。不要因这些经历而灰心丧志,也不要轻视所受的惩戒。作者引用箴言 3:11-12 来敦促人们接受上主以受苦的形式,管教和操练祂的每个孩子。受过磨练的人会 “结出义德的和平果实“。所以,作者要求基督徒坚忍,要稳定酸麻的脚步去行走正直的路。 天主会赐力量“叫瘸子不要偏离正道,叫他能得痊愈”。

他们需要认识到天主允许他们经历磨难,是因为天主对待他们如同对待子女, 就如慈爱的父母严厉管教所深爱的孩子一样。虽然孩子因服从纪律会感到约束而不满,但长大后的他们会感激这样的磨练所结出的德行果实。

不要让经历磨练的苦楚演变为怨恨,因为这样的情绪会毒害基督徒团体。一个充满和平和圣德果实的团体是力量的源泉,能给予处在困境中的人肯定和支持,帮助他们体验到天主的恩宠。

实践:
为使你变得坚强,你能接受磨难作为操练吗?

金句:
天主对待你们,就如对待子女;那有儿子,做父亲的不惩戒他呢?(希 12: 7)

福音、谷 6: 1-6

耶稣返回家乡纳匝肋。众人在听祂讲道的同时也倍感惊讶。却因为祂的社会背景而对祂的信誉感到怀疑。他们说:“祂这一切是从那里来的呢?” 然后又质疑自己的惊叹之感,“这人不就是那个木匠吗?祂不是玛利亚的儿子,雅各伯、若瑟、犹达、西满的兄弟吗? ”

由于这些人认识耶稣的家庭背景,因而对祂关闭了自己的心灵。他们的偏见掩盖了他们察觉耶稣的智慧和奇迹的事实。当他们分析祂的背景信息时,所观察到的一切美好都变得无效,因为这些事实与他们心目中所认定的身份和荣誉格格不入。为此,他们错过了体验更伟大的事的机会。

马尔谷说由于人们不接受耶稣而使祂不能在本乡行奇迹。耶稣是否感到伤心?或许吧。从人的角度而言,这可能就是耶稣的感受。然而祂释怀并继续前进。祂治愈了一些病人,然后继续执行祂的使命,到其他村庄去宣讲。

我们的体验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的纳匝肋在那里?在那里最不容易让我们自由地利用天主所赐予的恩宠去行善,但我们是否继续给他人带来希望和治愈呢?

实践:
你是否有因自己的背景而遭遇偏見的对待?你如何应对?

金句:
谷 6: 2 众人说:他这一切是从那里来的呢?

 

更多反思

每日勤于翻读圣经

联络我们

教委组织秘书处

地址

2 Highland Road #02-12 CAEC Building Singapore 549102


电话

65 6431 9890


电邮

info.acams@catholic.org.sg


UEN

T08CC4023DCA1 (Pay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