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反思 - 常年期第十五周星期一(单数年)

出 1: 8-14, 22; 玛 10: 34 - 11: 1
圣言反思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十五周之星期一
读经一、出 1: 8-14, 22
雅各伯的后代以色列人定居于埃及,经过多年,他们变得越来越强大,以至于对埃及人构成了威胁。埃及人强迫他们做奴隶,负担艰苦的劳动,使生活难以忍受。最后法郎还采取了最严厉措施,竟下令 “凡希伯来人所生的男孩,你们应把他丢在尼罗河里;凡是女孩,留她活着!”
这种迫害的历史事件在世界其他地方不断地重演,即使在近代也是如此。 1937 年,由于害怕海地人数量过多,独裁者特鲁希略下令屠杀他们。而在纳粹时代,德国人迫害了犹太人。在 1990 年代,在前南斯拉夫和卢旺达,占多数的胡图族成员屠杀了数十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图西人。
虚假的优越感,深感威胁和保护主义是造成种族歧视,是迫害外族的心理因素。以色列人曾经被歧视和迫害,可悲的事,他们却也经常歧视与恶待所谓的外邦人。除非我们能像耶稣所教导的那样,认知并接受人类不分种族,都是同一天主父的孩子,彼此是兄弟姐妹,并以同等的尊严相互对待,否则我们将不会改变,而埃及的屠杀悲剧,也很可能会不时地重演。
实践:
你是否有曾歧视与你不同种族的人?你如何处理这样的情绪?
金句:
看,以色列子民,比我们又多又强。来,我们要用智谋对付他们,免得他们繁盛起来,一遇战争,就去与我们的敌人联合,攻击我们。 (出 1: 9-10)
福音、玛 10: 34 - 11: 1
耶稣说:“我来不是为带平安,而是带刀剑。因为我来,是为叫人脱离自己的父亲……”但是耶稣也说过:“缔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称为天主的子女”(玛5:9)。我们该如何调和这两段经文呢?
这段关于耶稣带着刀剑而来的章节,是耶稣派遣门徒出去宣传福音时说的。并嘱咐他们平安地去,不要太在意是否有成果,“倘若这一家是堪当的,你们的平安就必降临到这一家;倘若是不堪当的,你们的平安仍归于你们”(玛 10 :13)。门徒们不论是否被接受,都该以平常心认真的去执行福传的任务。
当耶稣说他来“不是为带和平,而是带刀剑”时,不是说刀剑是祂传道的目的和意图,而是会遭遇的后果。耶稣的目的是宣告天国的来临,但人们对天国信息的回应则有所不同,有人会接受,也有人会拒绝。听者若了解祂的信息,即天国是体验天主的临在,以及祂的宽容,怜悯,仁爱,喜乐与平安,那么平安将临于他们。
然而,若听者不了解或不接受天国的信息,甚至排斥耶稣和祂的使者,就会带来纷争。即使在同一个家庭中,有些成员会接纳,而另一些成员会拒绝祂的信息,因此家庭中会产生冲突和分裂。
这是耶稣所说的成为祂的门徒将要付出的代价。真正的门徒必须准备舍弃一切所有,跟随祂(路14:33)。换句话说,他们必须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耶稣(玛16:24)。他们不仅会面对家庭的反对,也可能受到国家的迫害,甚至承受殉道的牺牲。
实践:
1.你如何在自己的环境中扮演基督和平的使者?
2.在传扬福音时,你经历了那些正面或负面的反应?
金句:
我来不是为带平安,而是带刀剑。(玛 10: 34)
每日勤于翻读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