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反思 - 常年期第廿周星期五(单数年)

卢 1: 1-6, 14-16, 22; 玛 22: 34-40
圣言反思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廿周之星期五
读经一、卢 1: 1-6, 14-16, 22
《卢德传》是以书中卢德这个主角命名。这篇故事讲述了卢德和婆母纳敖米之间的关系。纳敖米和她的丈夫厄里默肋客在国内发生饥荒时迁往摩阿布乡间。在那里,他的两个儿子取了摩阿布女子,玛赫隆取了敖尔帕为妻,基肋雍的则娶了卢德为妻。
卢德的家翁和丈夫去世后,全家人听说犹大的饥荒已经过去,纳敖米就决定回到犹大白冷。纳敖米向卢德说:“看,你的嫂子已回她民族和她的神那里去了,你也跟你的嫂子回去罢!”卢德不顾纳敖米的劝阻,对婆母仍依依不舍,愿意留在她身边。敖尔帕则决定留在她的民族那里。
卢德声明:“你到那里去,我也到那里去;你住在那里,我也住在那里;你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你的天主,就是我的天主”。于是她陪伴着婆母到白冷。这两位妇人,在极度贫困的情况下来到白冷,那时正是开始收获大麦的时节。下文会提到卢德最终嫁给了厄里默肋客家族中的亲人波阿次。
卢德因对希伯来人的忠诚而受到以色列人世世代代的赞扬。对他们来说,卢德愿意离开自己的民族和神来跟随希伯来的婆母到她的家乡,是对希伯来的族群和他们的天主的一种承诺和忠诚的表现。
这个故事的主旨是彰显天主如何赏报自己所拣选和信赖祂的人,以及天主的良善是如何不受种族隔阂的限制。即使是摩阿布女子也能有幸成为达味的曾祖母。
实践:
无论你的背景怎样,天主都会拣选你去执行特殊的任务。这对你来说有何意义?
金句:
你到那里去,我也到那里去;你住在那里,我也住在那里;你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你的天主,就是我的天主。(卢 1: 16)
福音、玛 22: 34-40
在玛窦福音中,法利赛人对耶稣常存有敌意。比如本文,他们问耶稣关于最大的诫命,是“为试探他”。其实他们对法律执着,却又感到困扰。他们夸大了所有法律,以致每个小细节都显得极为重要,他们还时常指责和批评人们没有遵守们所定下的详细条文。为他们,所有大大小小的法律都是重要的。那么到底熟轻熟重,一时之间自己也答不上来。
反观耶稣,祂毫不猶疑地回答了问题。祂非常清楚知道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事。信仰实践的本质就是全心,全灵,全意地爱天主。信友应该把全部的爱都献给天主,这比外表上遵守任何一条法律来得更重要。
第二条诫命是当爱近人,如你自己。它与第一条诫命相似且有着密切关系。当我们体验天主的爱时,我们的自然回应就是回报他的爱。具体的表现就是爱天主所爱的人,即我们身边所有的人。圣若望这样表达:“因为那不爱自己所看见的弟兄的,就不能爱自己所看不见的天主... 那爱天主的,也该爱自己的弟兄。”(若一4:20-21)
第二条诫命中包含第三条诫命,就是爱自己。自爱是我们爱他人的基础。如果我们讨厌或贬低自己,就有可能以同样的苛刻或冷漠对待他人。自爱不是自私或自恋。它是自尊和自我接纳。没有它,我们可能会通过取悦他人来寻求认可,或者当我们得不到他人的认可和欣赏时变得厌恨他人。
自爱揭露内在的神圣形象。它使我们能够接受真实的自我,包括所有的好品质和缺点。我们认识到自己和他人都是天父的孩子。当我们对自己有耐心,尤其是面对自己的缺陷时,也就可以同情他人并接受他们的不完美。要爱别人,也必须正确地爱自己,认识到天主赋予我们的生命价值,并做真实的自己。
实践:
你是否深信爱天主和爱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金句:
你应全心,全灵,全意,爱上主你的天主。玛 22: 37
每日勤于翻读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