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反思 - 常年期第廿周星期四(单数年)

民 11: 29-39; 玛 22: 1-14
圣言反思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廿周之星期四
读经一、民 11: 29-39
根据民长纪10:6-7的记载,以色列人“开始背离了上主,而事奉巴耳和阿市托勒特 …他们离弃了上主,不再事奉祂。天主因此向以色列人大发雷霆,并使他们屈服于培肋舍特人和阿孟子民。”
私生子依弗大被同父异母的兄弟逐出家门,并住在基肋阿得以东。基肋阿得的长老邀请他担任统帅对抗阿孟子民,并协议如果依弗大成功击败阿孟子民,他们就会接受他为永久的首领。
依弗大向天主祈求战胜阿孟子民,并向上主许愿,当他凯旋归来时,会将第一位从他家门口出来迎接他的人献作全燔祭。最终依弗大带领以色列人打败敌人。回家的路上,他的女儿竟然成了第一位迎接他的人,他顿时后悔了。但他却认为必须履行自己的誓言。
随后,依弗大与厄弗辣因人开战,因为厄弗辣因人曾拒绝帮助他对阿孟人的作战。这个故事之所以会被人们记起,是由于厄弗辣因人在逃亡时,因口音被认出,而遭到杀害。当时有四万二千名厄弗辣因人战亡。依弗大也因此作了以民的领袖,并统治了6年。
从基督徒的角度来看,依弗大唯一值得表扬的就是他对天主的忠诚。他的草率誓言和把孩子献作全燔祭在当时的文化背景是能够被接受的,但却与福音的价值观相反。他以古犹太人的心态行事,将女儿视为财物的一部分,有权将女儿献作燔祭。本文描述了事情发生的经过,读者不应将此视为可接纳和包容的行为。
实践:
你是否曾以自己的方式行事,并假定那是天主的旨意?你是否以基督的福音价值观省察你的抉择?
金句:
没有特选的金句。
福音、玛 22: 1-14
本文有两个比喻。第一个比喻是关于国王邀请客人出席婚宴。虽然国王很早就发出邀请,但却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才发出最后的通知。 有些客人不但没有庄重地赴宴会,还找借口不参加。
这个比喻的原意指出犹太人在很久以前就被天主拣选为子民,来体验祂王国的筵席。但是当祂的儿子耶稣来到时,他们却拒绝祂的召唤,不去跟随祂。他们甚至捉拿仆人(门徒),虐待和杀害他们。因此,天主邀请了在公路和小路上所遇到的人,即那些受犹太人鄙视,认为配不上天主恩典的罪人和外邦人。
比喻中提到国王动了怒,因此派遣军队宰杀这些迫害者,烧毁了他们的城镇。玛窦福音所要说的是罗马人在公元70年掠夺了耶路撒冷,并烧毁这座城市及圣殿。
这个比喻的含义可以进一步延伸,反映了当今的人是如何地回应天主。他们太专注于世俗的事务,而不思念天主和祂的王国。天国是一个筵席,是一种邀请,它是世界无法给予的喜乐。世俗之人拒绝了邀请,因为他们缺乏欣赏的能力。他们忙于谋生,以致无法在主内找到真正的生命。
第二个比喻说的是有一位出席皇家盛宴的客人,没有穿婚宴礼服。是指那些不欣赏天国的罪人和外邦人。即便天主对他们充满宽容,怜悯和慈爱,但他们仍没有回报天主无条件的爱。
现今的人也可能有同样的态度,认为天主的良善是理所当然的,并滥用了祂的仁慈和良善。因此,他们无法体验天国的喜乐!
实践:
你如何回应天主的邀请,活出喜乐的信仰?
金句:
天国好比一个国王,为自己的儿子办婚宴 (玛 22: 2)
每日勤于翻读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