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口普查”之启示
主讲者:萧永伦神父 |
(讲座视频在网页下方 ↓)
教委于2021年12月5日以“2020年人口普查及启示”为题,举办中英文两场讲座,由教委神师萧永伦神父主讲。
萧神父以2020年最新新加坡人口普查的资料为根据,探讨资料当中与我们教会相关的数据,思考它给予教会什么启发,如何回应?它如何影响我们的牧灵工作。他呼吁大家必须集思广益,采取方案,才能让教会迈向广传福音的愿景。
数据显示,新加坡夫妇生育率不高,越来越多夫妇,选择较迟养儿育女。无可否认,许多家庭深受过去提倡“两个就够了”的运动所影响,但现今许多年轻人却选择“一个就够了”。最大的理由是“养育费很高”。对此,神父提出自己的观察所见:一个中等入息的家庭甘愿花费300元在唯一孩子的鞋子上,实际上,这个数额可购买6双鞋子,即可以养育6个孩子。天主教夫妇的生育观有否不同?家长是否认为孩子是天主的祝福?神父提醒教友家庭,这些观念应该正面调整。
现今许多年轻人却选择“一个就够了”。
另一个数据显示人口老化问题,教会必须多关注老年人的需要,他们与孩子的关系、心理健康、灵命需要等。现在许多堂区活动都需要上网预订,教会如何在科技的需要上帮助老年人?
神父鼓励各堂区根据老年人的需要举办一些乐龄团体的活动。他分享圣十字架堂的一个乐龄团体“黄金门徒”,安排各种线上学习和娱乐身心活动,彼此之间也形成小团体,互相关怀,互通消息。
老年人被认为是最容易被染疫的一群,其实因为孤单,他们更需要出来走动,当然人多复杂的地方如市场则应当避免。至于教堂则相对安全,神父指出教堂人多但非人杂,参加弥撒的位置是固定的,也严谨遵守防疫措施。
在关于宗教信仰人口的比率,从2010年到2020年,无信仰的比率从17%增加到20%。不同年龄层都有这个趋势,尤其是青壮期。明显的,社会人士对宗教意识有下降的趋势。原因何在?也许不知道该相信哪个宗教?也许不再关心人生终极问题?也许是在为事业打拼等等…
数据显示,教育程度越高者,越是选择无宗教信仰。年轻人对于天主教信仰的传统礼仪和敬拜的表达方式也许比较不适应,但并不表示可以忽略这个年龄层,而是应该探讨可以改进之处。
有些教育程度越高者,或许对于信仰过度理性,而造成他们对服从宗教权威的教义无法接受,事实是否如此,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从身边的朋友,多方了解!
在语言方面,数据指出10年前,以华语或方言为家庭用语的为50%,近年虽然减至37%,但仍占据超过三分之一。一个人的家庭用语表达他们最舒服的语言,因此教会肯定不能忽略这批群众。因为历史关系,天主教会在新加坡还是较趋向讲英语的教会,教会的领导层多数也不谙华文,所以在不知不觉当中有时会忽略向这批群众福传。神父提醒大家不要满足或误以为进堂的人已经很多,实际上,还未进堂的人仍有不少。也不要以为许多人都通晓英语,而教堂的英语弥撒有很多台,因此错觉以为不需要华语弥撒。他再次强调,社会上还是有三分之一的人偏向讲华语和方言的,而教委在这方面的责任更大了。
沙神父精通中文。
心灵的语言对于宗教的表达更为重要,也较为人所接受。神父以早期外国传教士为例,他们以一口流利的方言与华语,向我们的先辈福传。神父也欣慰表示,目前修院的一批新进修生,好多的双语都不错!
单身人士方面,过去十年中各年龄层的单身人士都有所上升。其中25到34岁的增幅最大。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保持单身。当然当中也有因丧偶、离婚或分居而恢复单身的人士。教会对这群单身人士有何回应?对于未婚者,教会是否有帮助他们辨认自己的圣召?对于离婚或丧偶者,教会又如何帮助和照顾?
神父也指出过去十年,天主教的离婚率在各宗教中最高,这个令人心痛的事实也值得我们省思。虽然教会要求新人参加婚前准备课程,但神父以他30几年牧职经验,指出许多年轻人还是没有真正了解婚姻的真谛和应许的承诺。造成婚姻不稳定的其中一个最大因素,就是价值观的不同。
神父在结论时提到,以上只是从普查中选择一些直接与天主教有关的数据作分享,希望提高我们对于社会状况的认识,进一步思考,面对这些实况,大家可以作出什么积极的回应。
文章内容取自海星报
更新 / 2022年 2月 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