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 1:9-14
读经一反思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廿二周 星期四
保禄讲述他为哥罗森人祈祷些什么。他告诉他们,他从来不忘为他们祈祷。保禄祈祷的第一个意向就是要他们充分地认识天主的旨意。祂希望他们明白天主召叫他们的目的,以及天主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祈求他们能够了解祂,在各方面顺服祂,且在信德上日益增长。
了解天主旨意的方法是要对祂有充分的认识,充满各样属神的智慧和见识 ,而不是通过世俗的聪明才智。其目的是要让哥罗森人度上主所期望和喜悦的生活。他们在行为上必须有良好的表现,有能力并欣然地忍受一切,永远感谢天父,这样才能在光明中分享圣徒福分。
保禄勇于为这些意向祈祷,因为他相信天主已经从黑暗的权势中拯救了信徒,在天国中设立了一个位置,并赋予他们自由和罪赦。这些是哥罗森基督徒所需要的,他们在基督内的地位是:有资格,被释放,被饶恕及被置于祂爱子的国内。
保禄祈祷的例子,促使我们去评估自己的祈祷的内容以及态度是否忠诚。当我们祈祷时,应该渴望自己周围的人和整个教会都能认知天主的旨意,并有能力实践所认识的,而度相称于主的生活。
多数的基督徒都意识到祈祷的重要性,并认同应该彼此代祷,和为整个教会祈祷。关键是,我们是否经常为彼此和教会祈祷,我们为什么而祈祷?
实践:
在为基督团体祈祷时,你最关注的是什么?
金句:
“恳求天主使你们对他的旨意有充分的认识,充满各样属神的智慧和见识”(哥 1:9)
更多反思
每 日 勤 于 翻 读 圣 经

(谷5:21-43)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四周星期二
(献主节的反思经文,请参阅其他相关资料)
今天的福音讲述耶稣治愈了患上血漏病12年的女人,她摸了耶稣的衣裳缝边就治好了。后来又让雅依洛的12岁女儿复活起来。马尔谷把两个事件编织在一起。
这两个事件都围绕着困境中的女性。她们都被称为“女儿”,并且都迫切需要挽救生命的支援。耶稣都给予她们个人的关注。两个故事中的围观者都对情况感到怀疑,但是当他们目睹了奇妙的事工时,才克服了自己的障碍而露出惊讶之情。
这两个事件也有对比的成份。患血漏病的女人自己偷偷地摸了耶稣的披风。而犹太的会堂长公开地来见耶稣,请求耶稣帮助自己的女儿。耶稣对女人说:“你的信德救了你”。对会堂长则说:“不要怕,只管信”
对患血漏病的女人而言,要混入人群,推挤去接近并触摸耶稣的披风是非常不容易的。绝境、勇气和希望激励了她。耶稣想知道是谁有这样的信德来行这事,并要肯定她,消除她的耻辱和罪恶感,使她康复并赐予她平安。通过确认她的身份,耶稣向她肯定她不是天主所诅咒的,而是天主所爱的。
值得赞扬的是这名会堂长,他谦卑真诚地请求帮助。 他需要破釜沉舟去面对围观者的讽刺言论和高声抱怨的骚动人群。他充满信任地跟随耶稣到孩子躺着的地方,而最终欢欣地见证了自己女儿的治愈。
实践:
在面临困难的时候,你如何排除旁人的怀疑,并保持对天主的信任?
金句
“不要怕,只管信”(谷5:36)
更多反思

哥 1:15-20
读经一反思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廿二周 星期五
这是一首赞美基督的圣诗。它涵盖了对耶稣是谁的两个宣言:祂与世界的关系,以及祂与教会的关系。
耶稣与天主为一体。祂在一切受造物之上,因为祂是“首生者”。祂的至高无上是因为一切都藉着祂,也为了祂而受造;祂在万有之先就有,万有都赖祂而存在。
耶稣基督被描述为“不可见的天主的肖像”和“首生者”。作为天主的肖象,祂超越任何人。祂是不可见的天主的有形肖像。这说明祂的神性和祂比所有受造物更至高无上。“首生者”指的是具有崇高地位的人,高于一切受造物之上。
万物都是“为”了耶稣而受造。这意味着祂是一切受造物的最终目标,一切都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祂的优越性是论时间和地位:祂在万有之先就有,万有都赖祂而存在。祂稳着所有事物,人们在祂内找到连贯性和一致性。
耶稣是教会的首领。祂统治教会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祂是原始,从死者中复活的首生者,祂的复活是黎明的新曙光;第二,神圣的圆满住在祂内,天主让我们在祂内找到圆满;第三,一切都藉着祂,因着祂而重归于好,因着祂十字架所流的血立定了和平。祂的救恩工程为教会——“祂的身体”——带来了和平。
实践:
你如何体验耶稣为天主及教会的头?
金句:
“他是不可见的天主的肖像,是一切受造物的首生者”(哥1:15)
更多反思
每 日 勤 于 翻 读 圣 经

(谷6:1-6)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四周星期三
耶稣返回家乡纳匝肋。众人在听祂讲道的同时也倍感惊讶。却因为祂的社会背景而对祂的信誉感到怀疑。他们说:“祂这一切是从那里来的呢?” 然后又质疑自己的惊叹之感,“这人不就是那个木匠吗?祂不是玛利亚的儿子,雅各伯、若瑟、犹达、西满的兄弟吗? ”
由于这些人认识耶稣的家庭背景,因而对祂关闭了自己的心灵。他们的偏见掩盖了他们察觉耶稣的智慧和奇迹的事实。当他们分析祂的背景信息时,所观察到的一切都变得无效,因为这些资料与他们心目中所认定的身份和荣誉格格不入。他们错过了体验更伟大的事的机会。
马尔谷说由于人们不接受耶稣而使祂不能在本乡行奇迹。耶稣是否为自己的母亲和家人感到尴尬?祂是否感到伤心?或许吧。从人的角度而言,这可能就是耶稣的感受。然而,祂还是治愈了一些病人,然后继续执行祂的使命,到其他村庄去宣讲。祂释怀并继续前进。
我们的体验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的纳匝肋在那里?在那里或与谁在一起的时候,最不容易让我们自由地利用天主所赐予的恩宠,给他人带来希望和治愈的呢?
实践:
你是否有因自己的背景而遭遇偏見的体验?你如何应对?
金句
“众人说:他这一切是从那里来的呢?” (谷6:2)
更多反思

哥 1:21-23
读经一反思 萧永伦神父撰写
常年期第廿二周 星期六
保禄写信给哥罗森人,希望他们能了解自己需要与天主和好,以及耶稣为实现这和好所做的一切。
保禄将远离基督的情况描述为疏离、与他为敌和邪恶的行为。疏离就是与天主隔绝。与他为敌意味着他们的思想与天主的性格和旨意背道而驰。邪恶的行为指的是前两个情况的结果。
保禄说,天主主动使信徒与自己和好。而这一切藉基督血肉之身的死亡而完成。这种和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使信徒成为圣洁、无瑕和清白的人。成圣意味着与世俗的理念分隔。无瑕意味着涤除不虔敬的动机和意图。清白就是信徒的生活无所指责。
保禄提到,只要他们“在信德上站稳,坚定不移,不偏离你们由听福音所得的希望”,和好就得以实现。条件式的句子“只要”不是保禄对他们的怀疑,而是肯定。他实际上是在说“我完全相信你们会…。”他的话并不是扰乱信徒对福音的信心,而是表明相信他们确实会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信德。
保禄总结说,这和好的福音已传于一切受造物,而他就是这福音的仆役。
实践:
你如何不疏离、不与天主为敌及不行邪恶地活出基督的信仰?
金句:
“他是不可见的天主的肖像,是一切受造物的首生者”(哥1:15)
更多反思
每 日 勤 于 翻 读 圣 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