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 50: 4-9 |
读经一反思要点
萧永伦神父撰写
圣周 星期三
依撒意亚的第三首仆人之歌比其他的几首更暗沉,因为它描述了仆人如何被殴打和虐待。这里的仆人被描述为门徒,又是一位老师。他遵循天主指引的道路勇往直前毫不退缩。他呼应了第一首歌的 “破伤的芦苇,他不折断”,他用这句话支撑疲惫,把辩白交在天主的手中。
为何遭受了鞭打、侮辱和唾污,忍受腮上的胡子被扯掉等羞辱和磨难的仆人,竟然能如此坦然无惧呢?是因为天主扶助了他。天主通过这些苦难调教他,让他在这些痛苦中明白了该如何当一个门徒,使他能够用振奋人心的话来支持疲惫的人,给受迫害的人带来希望,相信他们的冤屈会得到辩白和平反。
仆人虽遭受了苦难,却没有使他远离天主;他不觉得是自己被抛弃或遭背叛。他自信地站在嘲笑他的人面前,他知道天主的扶持力量永远与他同在,而恶势力将会逐渐消失。他自信地宣称:“有吾主上主扶助我,谁还能定我的罪呢?”
许多新约诠释家认为这首歌是宣告耶稣基督就是默西亚的预言。依撒意亚 50:6 是韩德尔的创作 《耶稣是"默西亚” 》(Handel's "Messiah" of Jesus) 所引用的经文之一。此外,路加福音 9:51 以依撒意亚 50:7 为一个暗示(所以我板着脸,像一块燧石),表达耶稣 “板着脸”面不改色的走向耶路撒冷。
实践:
在事奉天主的工作中面对挑战时,你如何保持着既是学生,又是老师的态度呢?
金句:
因为吾主上主协助我,因此我不以为羞耻;(依 50:7)
更多反思
每 日 勤 于 翻 读 圣 经

依54:1-10
圣言反思要点
萧永伦神父撰写
将临期 第三周 星期四
流亡的以色列人似乎被他们的“夫君”天主所抛弃:看似这个民族已经毫无前途了。但现在他们将要复兴。这复兴以不生育的妻子成为有生育能力的,而被抛弃的妻子被领回的喻语来表达。在以民的文化中,不育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耻辱。现在,他们被邀欢呼高唱,因为他们将再次获得生育能力。
以色列人不应该再害怕了。天主是忠诚的配偶,永远不会抛弃他们。 他们现在可以忘记幼年时所受的耻辱,即他们因流亡而带来的耻辱。也可以忘记“居寡时所受的侮慢”,那时天主似乎抛弃了他们。这座在他们流亡期间一直荒凉无人居住的城市,很快就会迎来回归的人。他们被召叫去伸展他们的帷幔,以容纳更多的人。
以色列人将他们的苦难看成上主义怒的惩罚。有如诺厄的时代一样,他们那样看待洪水。但天主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 他们的痛苦是因为他们没有忠诚于天主与他们所立的盟约所造成的后果,是咎由自取的。但是现在他们要归向上主,回家乡去了。
天主的代言人说:“我要以永远的慈悲怜悯你。” 天主申明祂对祂子民的爱永不改变。“高山可移动,丘陵能挪去,但我对你的仁慈决不移去,我的和平盟约总不动摇。”
本文中,我们看到了自己的罪恶和不忠,以及天主对我们的爱。这在以色列的故事中体现了出来。 耶稣基督所立的新约是祂对我们永远的爱的保证,说明天主永远是忠诚的。我们被召叫去回报这份爱。
实践:
你是否意识到时机已到,你该带着忠诚和爱回到主的身边?
金句:
我对你的仁慈决不移去,我的和平盟约总不动摇。(依 54:10)
更多反思
每 日 勤 于 翻 读 圣 经

依56:1-8
圣言反思要点
萧永伦神父撰写
将临期 第三周 星期五
依撒意亚先知书的第二部分(第 40-55 章)是为流亡到巴比伦的天主子民而写,并承诺他们将从流亡之地返回。 最终,许多以色列人确实回到犹大。 在第 56 章中,先知为回归的流亡者设了一个愿景:“应当持守公道,履行正义,因为我的救恩就要来到,我的正义就要出现。”此外,他们要遵守安息日,避免一切恶行,以此证明他们忠诚于盟约。
在以色列历史的前期,异邦人和阉人都不允许参与以色列人的敬拜。但现在所有的限制都被取消了。 无论是不是以色列人的后裔,或他能不能生育,都已经不再重要了。只要他忠于上主,上主圣殿的大门将为他敞开:“我的殿宇将称为万民的祈祷所。”
任何忠于天主的人都可以成为天主的子民,任何“遵守安息日而不予以亵渎,并固守我盟约”的人都可被接纳。这种富有包容性的思维实际上并不新颖。 天主曾向亚巴郎承诺,他的后裔会为地上万民带来祝福(创世纪 12:1-3)。 当撒罗满在第一座圣殿的奉献礼上祈祷时,他曾想象异邦人在圣殿祈祷,而天主也会回应他们的祈祷(列王纪上8:41-43)。
当耶稣进入耶路撒冷圣殿时,祂看见圣殿的庭院变成了市场,外邦人被妨碍敬拜天主而感到愤怒。祂赶走了卖鸽子和货币兑换商,并引用依撒意亚56:7 来解释祂的举动(谷 11:15-17)。 的确,天主是万民的天主,悦纳所有民族的皈依!
实践:
你如何欢迎“外来者”来到教会?
金句:
“因为我的殿宇将称为万民的祈祷所。”(依56:7)
更多反思
每 日 勤 于 翻 读 圣 经

出12:1-9,11-14; 格前11:23-26; 若13:1-15 |
读经反思要点
萧永伦神父撰写
圣周星期四 主的晚餐
在最后晚餐中,耶稣建立了感恩祭。原希腊文Eucharistia 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感恩”。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擘开,递给门徒。面饼被擘开并分给门徒,这预示耶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被破碎,受苦而死亡。它也总结了基督的整个生命的特点,即祂对人们永恒的爱和自我牺牲的奉献。
耶稣对门徒们说:“应这样行,为纪念我。” 行什么事?怎么纪念?在弥撒中,是行擘饼礼。在生活中,則效法耶稣,行祂所做的,为众人而付出自我。
耶稣永远爱着祂的门徒。在任何时候及任何情况下,尽管门徒并不还爱,甚至一个背叛了祂,另一个还否认了祂。
若望福音并没有描述这个擘饼礼,但却提到了洗脚。洗脚是接纳、款待和服务的重要表现。旅客长途跋涉,双脚伤痕累累,需要清洗和恢复精力。主人提供水给他洗脚,让他净化和缓解双腿的疼痛,这样身心重新振作的旅客就可以继续他的旅程。
今天第二读经是有关圣体圣事的建立,而福音则是关于洗脚。两段经文提醒我们敬拜与服务应结合在一起。在我们当中,有些人很忠实地参与圣体圣事,视它为亲近耶稣的重要方式,但却不太关心周围的人,更不用说去关心那些贫困和有需要的人。我们的信德变得内向地自我封闭和自我满足。
我们当中另有些人积极地参与社会服务。将其视为我们的使命和责任,但却不重视圣体圣事。我们只有在空余时,才会来参加弥撒。我们的信仰基本上已变成社务行动,以至于我们忘记了自己服务的力量泉源。
我们不仅要为自己而活,也要为他人而活。我们有责任伸出援手并为人服务。但是,我们若要有力量和毅力继续做好自己的工作,就需要与生命和爱的泉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正是通过圣体圣事,我们才能反复和不断地体验天主对我们的爱。当我们充满祂的爱时,才能恒心去爱其他的人。
实践:
你是否能将自己的主日敬拜与服务结合在一起?
金句:
“我给你们立了榜样,叫你们也照我给你们所做的去做。”(若 13:15)
更多反思
每 日 勤 于 翻 读 圣 经

创49:2, 8-10
圣言反思要点
萧永伦神父撰写
将临期 第三周 十二月十七日
雅各伯躺在病榻上,给孩子们临终遗言。今天的读经是雅各伯给予祝福的其中一部分。祝福的对象是他的儿子们及他们的后代,既是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部落。涉及的内容有关民长纪和列王纪时代,反映这是出自较迟的创作,最终被编入于创世纪中。
当时有两个脱颖而出的支派—犹大和若瑟。犹大将统治所有其他人,直到“应得权杖者来到”,指的是默西亚。犹大将是实现亚巴郎和雅各伯的应许的那一位。犹大是雅各伯的第四个儿子,但他的三个哥哥,因种种原因,失去了家族的领导权。他被描述为超越他的兄弟。“你将受你兄弟的赞扬……你父亲的儿子要向你俯首致敬。” 从雅各伯的儿子们第二次前往埃及时开始,犹大就担任他们的发言人。
犹大被称为“幼狮”,然后被称为“狮子”。 这是权柄、力量和勇气的象征。 接下来的经文提及,“权杖不离犹大”。 之前巴郎先知也曾提到这一点,他声称:“由雅各伯将出现一颗星,由以色列将兴起一权杖。” (户籍纪 24:17)
“星”和“权杖”都是君王的象征。预言首先应验在达味身上,最终应验在所应许的默西亚身上。玛窦和路加福音在耶稣的家谱中强调耶稣的祖先可追溯到达味、雅各伯和亚巴郎。因此宣称雅各伯祝福犹大的预言,在耶稣身上落实了。“权杖”的统治权最终属于耶稣基督。 然而,重要的是,他的王国不属于这个世界,而是天主的国。
实践:
我们不了解天主为什么选了犹大,而不选其他兄弟来实现祂的救赎计划。在你的生活中,你如何接受天主拣选了不同的人来扮演的各个特殊角色?
金句:
“权杖不离犹大,柄杖不离他脚间,直到那应得权杖者来到,万民都要归顺他。”(创49:10)
更多反思